三牛娱乐新闻

奋力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华中农大这场会议意义重大

Writer: admin Time:2023-05-05 Browse:176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骏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希望学校继续坚持“四个面向”、胸怀“国之大者”,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勇争先、积极作为,加力开展基础研究,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奋力推进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把论文和成果写在荆楚大地上,为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华农的智慧和力量。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介绍了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情况。他表示,两个平台和中心的获批必将为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推进有组织科研、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新引擎。

  张振华副司长、吴骏副厅长、高翅书记、李召虎校长共同为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揭牌(侯国涛 摄)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振华、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骏、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上台,共同为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会议期间,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振华作大会特邀报告。

  雷朝滋以“奋进新征程 开创高校科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题作了报告,他系统阐释和领学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分析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及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他表示,愿与包括华中农大在内的高校一道,以有组织科研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探索一流大学办学机制,奋进农业强国新征程,努力开创高校科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张振华围绕“探索科技组织新路径 加快创新驱动农业强国建设”的主题,从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重大产业科技攻关核心要义、推进农业产业科技的实践探索、扎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全要素融合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等五个方面作报告。

  邓秀新院士围绕“农业大学科学研究的变与不变”和“科研组织方式与团队建设”两个方面作专题报告。他指出,面对当前高校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学校学科性质采取相适应的科研组织方式,进一步提升团队建设效率。他认为明确奋斗目标是团队存在的逻辑,调动成员积极性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健全管理制度是团队行稳致远的基础,及时化解矛盾是团队健康发展的保障,相互尊重是团队和谐的要诀。

  陈焕春院士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战略安排和我国农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谈到,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通过科学、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引领发展,为人才立国、科技强国和产业兴国提供强有力支撑。要破解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的农业科技创新。

  副校长严建兵教授围绕“文化”“策略”“实践”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关于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思考。他指出,新技术对传统农科的持续赋能是不断进步的关键,单一技术无法解决当下粮食安全问题,应当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培养世界级战略科学家,最终达成为世界培养科学家的宏伟愿景。

  在交流发言环节,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熊立仲教授结合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谈到,要深刻认识重组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国家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使命及定位要求,重新定位谋发展,重定目标显担当,重构组织谱新章,当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头兵,为种源自主可控和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姜道宏教授介绍了实验室概况、目标任务与战略定位以及强化有组织科研的总体思路与具体做法,他表示,新征程上,实验室全体成员将心怀“国之大者”,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弘扬“创新、创造、创业”兴室文化,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保障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强教授分析了园艺产业和科技发展形势,介绍了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有组织科研的行动,并围绕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国际园艺研究中心建设的思考。

  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赵书红教授分析研判了当前的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研究领域的现状后提出,要打造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坚持产学研用通,瞄准重大科学和技术前沿,针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经济与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开展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教授介绍了耕地保育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和相关案例并表示,要重点聚焦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绿色种植与人类健康、绿色修复与美丽乡村、耕地资源信息化监管与宏观战略决策,立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农业绿色发展需求,从“土壤-作物-环境”多个维度开展立体化攻关,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徐晓云教授分析了国际现代食品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大势,我国现代食品科技的现状及挑战,指出我校食品学科应聚焦食品绿色低碳制造、精准营养与靶向调控、食品包装与智能物流和食品安全系统防控等领域强化科技攻关,通过锻长板强优势、补短板蓄后势、促融合谋发展的路径,实现在现代食品科技领域的突围。

  工学院院长廖庆喜教授从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学校需求等层面分析了加快农业装备科技创新的背景,并指出,华中农业大学农机学科要聚焦大田作物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丘陵山区农业装备与数字化技术、畜禽养殖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农产品加工技术与数字化装备等领域,打造领域领军人才、攻克核心强化智能、强化农业装备开发、完善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支撑和服务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教授总结了世界农经学科的一般发展规律,并提出新文科、新农科的实施对原有农经学科的知识体系、研究范式和专业设置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向未来的农经学科应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化知识体系构建和咨政服务能力提升,按照“明目标、入主流、强特色、补短板”的发展思路,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带动和促进学校文科群发展。

  4月23日上午,校长李召虎在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作“强化有组织科研,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主题报告。

  李召虎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学校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效与经验,分析了新时代新要求与学校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新时期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作出部署。他指出,新时期,学校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是聚焦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壮大国家战略科技核心力量,培养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奋力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支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李召虎强调,新时期,学校、学院、平台、团队须从战略高度思考科技创新战略使命与战略路径。要坚持“四个面向”,把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紧迫需要作为学校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核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肩扛国之大任,增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创新能力。要聚焦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重大部署、“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国家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从前沿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核心种源安全、耕地质量提升、智能绿色生产、现代食品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找准学校的核心使命。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是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强化工作协同、学科交叉,围绕“攻关大项目、形成大合力、培育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破除科研“小散弱”的突出问题,提高学校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做好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重点要变思想观念,围绕四个面向选好主攻方向;变科研组织方式,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变资源配置方式,聚焦重点任务优化支持资源;变考核评价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效能;要加倍努力,提振精神,实现更高目标。

  校党委书记高翅作总结讲线日下午的闭幕式上,校党委书记高翅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要以质图强、融创制胜,以拼抢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吹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的冲锋号。

  高翅表示,这次科技工作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校上下“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具体举措。他表示,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全体师生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他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奉献、砥砺求索的全体学者和学人致以崇高敬意,向科研管理服务团队的辛勤付出、有效服务和管理致以诚挚谢意。

  结合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和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高翅就推动新时期学校科技工作实现高质量跃升,谈了四个方面的意见。

  。高翅谈到,要准确把握科技工作的时与势,深刻认识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提供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深刻认识到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推动“三个第一”融合创新,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高翅指出,经过长期积累,学校科技创新队伍、平台、项目、文化等方面都奠定了实现高质量跃升的雄厚基础,以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策源地、一流学科涵养源、一流人才金摇篮”作用彰显。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审时度势,增强勇气、魄力和定力,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学校的光荣使命。

  高翅强调,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地,要准确把握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性地位,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立德树人成效是评价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科技创新工作全过程,以高水平科研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要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拓宽人类认知边界、解决重要问题、推动文明进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真谛”,敢于“与往事干杯”,找准兴趣、坚定志趣、享受乐趣,攻关具有普遍意义、产生重大影响、颠覆传统理念,并能推动科技长足进步的重要科研成果。要准确把握推进有组织科研是科技活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找准有组织科研的发力点,组织和凝聚队伍“风雨无阻、风雨兼程、风雨同舟”,在重大科学前沿与变革技术方面做出突破性进步,为农业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要心怀国之大者、小我融入大我。发挥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作用,坚持“四个面向”,凝练重大方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前沿,主动布局、前瞻探索,拓展新增长点、谋划大项目,培育更多甲冠天下的单项冠军和团体冠军;人文社会科学尤其要做一些长期性、跟踪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提升咨询服务与政府决策运行系统之间的匹配度,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研究中善谋良策。第二,要登高望远,登峰、越峰、筑峰。多一点远见、远谋、远虑,追求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意境,努力成为基础性、前瞻性、交叉性、变革性创新研究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深化产研融通、教科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升科技服务能级,回馈社会、强国富民;坚持开放发展,织密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参与全球创新战略行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第三,要引育一流人才,建设强大的担当战略使命的卓越人才队伍。强化精准引、精心育、精诚用,不拘一格引育人才,帮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把培养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作为重点,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和培育具有深厚科学素养,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战略科学家;重视以取得高水平突破性成就的优秀中青年领军人才为核心培育和建设创新团队,提升队伍的创新活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坚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扎根中国大地,培养高精尖缺人才。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柱”,全体学人要守牢学术道德、伦理和纪律底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全校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党建与科创融合发展,在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平台、攻克重大关键难题中充分彰显党的先进性,为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提供强有力保障。科研管理队伍要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凝聚一切资源实现发展目标,以学校事业进步为出发点做出价值判断和技术判断,以质量、贡献、特色、声誉为导向开展科技评价工作。全体学人要葆有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鼓足“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面对挑战“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在“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持续奋斗中,收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高翅最后表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农业强国是时代赋予学校的神圣职责,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志气、骨气、底气和豪气,摈弃“等、靠、要”,发扬“拼、抢、实”,有组织、有方向、有目标、有行动、有成果、有贡献,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拓荒者、先行者、奋进者和奉献者,“宏农学、扬国光,日新永无疆”,奋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而团结奋斗。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