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规划引领体系创新机制赋能以创新驱动一流高科技企业建设

Writer: admin Time:2022-10-12 Browse:147

  作为首批入选的“科改示范企业”,航空工业凯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求突破,奋力抢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窗口期”,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确定了以“核心技术领先”为鲜明特点的一流高科技企业建设目标,通过规划引领、体系创新和机制赋能,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争当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

  坚持目标导向,明确创新核心地位。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主动,凯天围绕国家战略、装备建设、市场需求,结合公司“‘十四五’及2035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建设一流高科技企业,打造创新驱动型数字凯天”的发展定位,明确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开局以来,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装备研制和改革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突破关键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培养科技领军人才、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致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以上,大力推动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向研发制造生产一体的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相继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川省航空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聚焦优装强军,打造技术领先优势。履行兴装强军首要职责,是航空企业的历史使命。为支撑航空科技战略力量,凯天以“十四五”业务规划、技术规划和能力规划为牵引,对公司核心、关键和一般技术进行重新定位,持续优化“产品、技术、能力”三个清单,明确先进装备技术发展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分类推进创新。聚焦前沿技术,以博士为项目带头人,通过做强预研中心,加快新技术研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聚焦制造技术,公司总工程师牵头挂帅,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传感器硅芯体自主研制,推进装备高水平自主保障;聚焦共性技术,构建货架产品,成立试制/工艺工程中心,快速迭代产品研发。近年来突破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主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研制覆盖95%以上主力机型,有力支撑了歼20、运20列装部队,AG600、C919首飞,神舟飞船系列工程等任务,持续推动均衡科研。

  围绕成果转化,加速拓展新兴产业。技术成果若不能转化为商品,创新就起不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此,凯天遵循“三同三高”原则,基于专业架构下的技术清单,构建了以SMC(感知—测量—控制)为主体,密封连接、流体传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布局。立足装备平台需求和民品应用场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速成熟技术孵化,推动从实验室样品到生产线产品再到市场化商品的加速转化。基于产业领域强健创新链,以四川省航空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致力于国内中高端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实现敏感元件自主保障,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着力解决从0到1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实现问题。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作用,牵头筹建传感器创新中心和传感器产业联盟,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形成1~10~100创新价值递增、产业规模放大的创新发展模式。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较2017年实现翻番,近三年新兴业务收入新增12.5亿元,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搭建融通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动能。为加强各类创新主体间的联动,公司搭建“1+3+3”融通创新平台,即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创新中心和应用创新中心为主阵地,实施从战略识别、客户服务到效益实现的全周期科技创新行动,打通“技术、人才、资本”三大核心要素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发展”全链条快速融通路径,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实现“项目合作一批、人才培养一批、成果转化一批”融通创新发展,进而提升创新整体动能。

  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开放式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通过联合研究团队、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多形态的合作模式,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联合国内10余所知名高校在MEMS传感器、光纤结冰传感器、新原理新构型大气数据系统等方向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加速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向研制过程的转化应用;聚焦“卡脖子”项目,开展“揭榜挂帅”,鼓励跨专业、跨单位协同攻关,发榜金额近100万元,充分调动全员创新激情;通过前向规划、后向梳理构建CBB资源库,实现基于CBB货架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形成低成本、可持续的技术供给。

  健全创新保障机制,释放科技创新潜力。为提升系统创新能力,引入IPD创新高效研发模式,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产品线为核心、项目为纽带的穿透式业务组织架构,确保产品高效开发。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能力体系,通过数字化协同设计、分析及仿真验证能力建设,提升技术快速迭代能力与工程研制的效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责分工、转化方式、奖励比例及报酬兑现等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最后一公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以创新文化激励创新创造,定期开展技术论坛、科技大会,追踪创新前沿、表彰创新典型,形成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牵引,变革人才管理机制。根据创新发展规划和专业技术架构,建立科技人才地图,形成“按图索骥”的靶向引才模式,加速领军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聚集;坚持“因材器使”,对进入干部序列的技术专家保留专家资格,让其在型号研制中履行领导和专家双层职责,促进个人能力发挥最大化;打破晋升“天花板”,设置专业/工艺副总师,进一步拓宽科技人才成长通道;强化创新评价“硬退出”,制定科研人员的任职资格业绩标准和能力标准,对专家实施动态管理,每年根据专业发展、型号研制、技术攻关等创新维度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定职级升降,将考核结果作为入选专家退出或纳入第二个管理期的依据。2021年科技人才占比达到47%,3人因考核退出专家岗位,专家序列收入倍差达2.5倍,科技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以创新实践成效为检验,砺炼科技创新精兵。通过“赛场选马”科学选拔有创新潜能的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型号中勇担重任,营造“谁能干,就让谁干”的竞争氛围;深入推进“三进两拓”,将进高校、进主机、进行业作为专家履职的规定动作,持续拓视野、拓格局;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传承技能、协同攻关、培育精神,锻造技能领军人才队伍;连续举办9届青年创新大赛,累计申报项目近200项,进一步激活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激情。拥有科技创新人才“雁阵”,其中集团“首特一”专家达16名,2021年公司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专利的年申请量增长了55%,标准累计发布数量增长超过30%。

  以创新价值贡献为导向,实施多层次精准激励。围绕市场创“大”,对市场人员进行业绩提成激励。围绕技术创“深”,对技术专家实施有助于其潜心研究的任期年薪激励。围绕成长创“进”,对青年骨干签署协议工资,一人一策打破论资排辈,促进青年勇担大任岗位建功。围绕产品创“精”,对研发人员实施项目提成激励,凭项目边际贡献提取额外报酬,单个项目最高提成金额达10万元。围绕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对核心员工实施岗位分红、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2018~2020年岗位分红累计激励对象超200人次,2021年开展员工持股,持股人员中技术人才占比近80%,核心人才流失率低于1‰,持续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人才效能持续提升。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