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2022年科技创新展望:补短锻长、深化改革

Writer: admin Time:2022-10-18 Browse:81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这是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时所强调的。

  2022年,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和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有望落地,这些政策意在对供应链补短锻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跃迁的关键力量,本文将重点分析处于转型进行时的我国在增强科技实力方面采取了什么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还面临哪些问题?2022年又将如何继续推进?

  疫情充分暴露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脆弱性,维持供应链稳定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新冠病毒不断变异,逆全球化、贸易摩擦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必须增强可能断链环节的基础研究能力,强化国家科技力量,科技创新肩负着解决我们供应链稳定问题的使命。

  科技创新还担当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使命。一个国家起初依赖于资源或人口优势,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刺激资本不断涌入到优势领域。当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产量递减,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被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抢占,技术积累又不及发达国家,无法竞争高端市场,从而陷入两难境地。这时急需依赖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继续增长。

  从国际经验来看,过去,日、韩均是出口导向型国家,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后逐步发展钢铁、石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80年代后,在政府大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日韩的研发投入快速增长,1970-1990年,日本的研发强度从1.6%左右增长至2.7%,韩国的研发强度从1980年的0.5%增至2000年的2.1%。两国凭借技术进步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跨越,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

  反观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因为未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收入分配不均、教育水平较低、政局和金融体系不稳定性等等原因,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2020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0504美元,即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按照全球竞争力指数对国家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正处于向创新过渡阶段。这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是依赖科技创新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动能、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科技创新。

  图2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人均GDP(美元)对应关系,数据来源:全球竞争力指数

  我国政府也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从人才、资金、设施和行政管理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今年以来关于创新人才、企业、产业和环境的科技政策加快落地。

  人才方面,印发《关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起到激励科研人员、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方面,今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前三季度,加计扣除金额达9036亿元,减免税额2259亿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组建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突破核心技术。

  产业方面,先后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加快发展。

  环境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改革科研体系,落实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实行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和“赛马”等制度,激活科技体系,促进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我国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20年研发投入达2.4万亿元,较2015年增加了超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也由2015年的2.07%增加至2.4%,与发达国家3%左右的研发投入强度差距缩小。按照“十四五”规划中要求的7%的研发投入增速推算,2025年研发投入将达3.8亿,较2020年增加1.4万亿。

  图3 我国研发投入情况,数据来源:Wind、OECD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

  从研发投入来源看,我国研发投入主要来自企业和政府资金,其中,超70%的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企业是我国的创新主体。企业研发投入多年保持12%左右的高增速,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至1.89万亿元,成为推动我国创新的重要力量。

  与发达国家对比发现,主要经济体的研发投入来源占比较高的均是企业,政府占比20%左右。但是我国拥有众多国有企业,而且政府大力使用税收优惠和奖励措施激励企业创新,政府在研发中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

  图4 我国研发投入资金来源情况,数据来源:Wind、OECD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9年上升,在《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已位列12,并在知识和技术产出、商业成熟度等多维度排名居世界前列。

  图5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数据来源:《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基础研究实力不强,二是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是基础研究实力不强。投入方面表现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1996-2018年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比仅5%,近些年基础研发投入占比有所增加,但是2020年该比例仍然低至6.16%,与发达国家15%-25%的比例相比,差距明显,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也很大程度导致我国面临35项“卡脖子”技术,供应链短板亟待补上。

  图6 我国基础研究情况,数据来源:Wind、OECD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创新产出方面,体现为我国专利质量待提升。虽然专利授予数逐年增加,但是专利质量持续下降,近5年,发明专利授予数占所有专利授予数比重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已降至14.6%。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研发产出仍然表现为量多质待提升的特点。我国连续两年领跑专利合作条约(PTC),2020年,PTC专利申请数为6.87万件,但是与美日韩相比,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较低。

  图7 我国创新产出情况,数据来源:Wind、OECD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二是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科研经费管理较繁琐、激励机制不健全。首先是科研经费管理较繁琐,面临科研预算编制项目细、项目申报审批流程长和经费拨付进度慢等问题,分散了科研人员的精力;其次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对科研人员激励不足,科研人员获得感有待提升。

  针对我国基础研究实力不强和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当然,除了加强基础研究补短板、深化改革活机制,还需要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促成果、锻长板,预计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将重点围绕这三方面开展工作。

  2022年及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都将继续重点抓好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研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这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然之意。

  基础研究:“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力度,使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据此测算,到2025年基础研发经费可达2800亿元,较2020年增加1300亿。可以预见2025年事关国家安全和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科技攻关将取得新突破。

  前沿领域研究:“十四五”规划中的表述是,重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今后,通过配置前沿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聚多渠道资金和各国科研人员,将带动我国前沿领域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未来,国家将非常重视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实施新兴产业孵化,通过引导具有产业基础的地区的企业形成集群,推动新兴产业逐步发展为支柱企业。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针对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从“减”预算编制科目、“放”权力、“改”预算制度、“提”间接费用比例、“扩”劳务费开支范围、“促”科研人员出国交流、“变”管理模式和“解”工资总额束缚等八方面对科研经费管理松绑。对于激励机制不健全,《意见》也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不受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基数。

  第二,发展技术要素市场,为技术需求方、技术供给方、第三方服务、第四方服务提供联结平台,实现技术要素更高效配置;

  第三,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技术要素市场也将提高技术交易的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技术资本化、产业化,从而激励科研人员。

  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产业、企业和金融的融合,打通研究到成果的全过程,推动成果产业化,成果创造的价值又会进一步刺激金融资金汇聚,促进产业升级,更多优秀研究人员涌入,最终形成良性正循环。

  首先,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作用。2020年,我国国内外论文发表数量达195万篇,SCI发文量57.1万篇,与美国仅有微弱差距。2021年5月,SCI发文量20.4万篇,反超美国居世界第一。同时,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2020年,全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22个。2022年,科研实力、基础研究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从而为产业升级增添动力。

  其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排名前5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研发经费强度在2%左右,大都低于2.4%的全国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仍待增加,企业应继续增加研发投入。此外,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源,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提高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研发质量。作为大企业,可以多带动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支持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逐渐培育形成高端产业。

  再次,发挥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的支持作用,调动资金投向高技术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国股权市场金额排名前5的行业分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半导体和物流,今后资金还将不断往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倾斜,这将加速重点领域的技术进步。

  图9 2021H1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金额TOP5行业(亿元),数据来源:清科研究

  最后,也不能忽视财政引导作用。我国科学技术投入仅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滑,此外均维持10%左右的增速。同时,财政不断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减税力度,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2021年,预计为企业减税4400亿,较去年增加800亿。2022年,财政的支持力度将有增无减,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要耐得住性子,保证资金源源不断投入创新,这单靠企业无法完成,需要依赖金融资本的力量;另一方面要迈得开步子,监管机制上要灵活适度,企业和科研机构方面要敢于突破、挑战新的技术路线,也要开放包容、善于协作。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