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谷建全:打造全国创新高地与高校创新取向

Writer: admin Time:2022-10-28 Browse:111

  、科技、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或区域,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把、科技、人才作为核心要素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打造全国创新高地。并且特别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上。省委的一系列部署和安排,完全符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也符合河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客观需要。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手段、环境、动力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环境红利等传统发展动能都在不断消失,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有两重效应,一是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二是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河南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处于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创新驱动能力越强,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大,就意味着我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越好。打造全国创新高地,可以迅速提升河南的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河南新旧动能转换,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二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其中创新发展是解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问题,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引领和主导地位,也可以说,没有创新发展就不会有高质量发展。同时,高质量发展还表现在产业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由产业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产业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也意味着我们要加快用高新技术、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也即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所提出的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此外,要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实现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三大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三大变革”,没有科技创新不行,河南只有通过打造全国创新高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才能有效实现“三大变革”,推动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突破和在产业领域里的应用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特别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新经济”。“新经济”是下一轮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谁意识早、行动早,在下一轮经济竞争中就能够占据主动地位,河南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要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必须在产业发展新赛道上争取主动权,而主动权就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上,通过打造全国创新高地,迅速提高河南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面前争取到主动权。

  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11个强国建设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由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与此相适应,河南也进入了强省建设阶段,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要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又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河南2021年GDP总量达到5.89万亿,连续18年在全国处于第5位,应该说,河南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我们的人均经济指标、市场竞争力、创新力等都还比较弱,目前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新,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持续提升河南一二三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而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打造全国创新高地,提高河南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强力支撑和引领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世界上中等收入的国家或地区,在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过程中,都需要跨过一个坎,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有101个国家或地区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任务。这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看看,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人讲有18个,有人讲只有15个,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属于顺利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到了高收入国家行列,而大量的国家或地区没有跨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像亚洲的菲力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我们经常喜欢举例的是南美洲的巴西,巴西在20世纪70年代人均GDP就已经达到或超过6000美元,到2021年巴西的人均GDP也只有9300美元,这就意味着这么多年过去了,巴西人均GDP一直徘徊在6000美元至9000美元之间,显然,巴西陷入到了中等收入陷阱。那么,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呢?大家知道,人们在低收入阶段,消费的特征是生存型的,消费是为了追求生存的需要,对产品的追求是有没有,有了这个产品,能够满足生存需要就行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之后,进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消费升级,由生存型消费向享乐型消费转变,人们除了追求物质生活需要外,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对科技、文化、、卫生、健康、旅游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产品的追求由原来的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消费升级客观上要求产业升级要及时跟进,但产业升级不是一句空话,不是说升级就升级了,产业升级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科技创新的支撑,如果科技创新能够支撑产业升级了,产业升级跟进消费升级了,就会使这个国家迅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阶段,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如果科技创新不能支撑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不能及时跟进消费升级,就会产生一个很严重的后果,也就是三种矛盾叠加,市场失灵、政府失效、社会失范三重矛盾交织在一起,就会使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到停滞不前的状态,巴西就是这样,科技创新支撑不够,产业升级滞后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这些年巴西的总统一会被弹劾了,一会被逮捕了,这实际上就表现出陷入到了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再看我们国家,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000美元,河南也已达到8834美元,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消费升级迫切需要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又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但由于我们在低收入阶段,技术供给的模式是靠买技术的,靠市场换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所以我们产业升级也是滞后于消费升级的。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前几年我们到日本出差或去日本旅游,把日本生产的智能马桶盖、小家电,大包小包往国内背,这些产品并不是我们国内没有生产,广东省、浙江省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大量存在,为什么消费者非得购买日本的产品呢?主要就是因为人们消费升级之后,国产的品牌和质量难以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要。所以,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尽快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促进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相适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因此,打造全国创新高地,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是河南的时代所需、发展所需。

  打造全国创新高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多个层次、多个环节,围绕打造全国创新高地,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行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三大战略并列,放在“十大战略”之首,这充分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在河南发展战略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

  首先,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就是要求河南亿万人民要在观念上、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切实把创新放在工作全局最重要的位置上,抓紧、抓实、抓好。

  其次,谋划实施“六个一”行动,打造全国创新高地,首先要明白,全国创新高地的内涵是什么?全国创新高地的标志是什么?全国创新高地的表现形态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回答清楚的问题,“六个一流”就十分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国家创新高地,必须要有一流的创新能力、一流的创新条件、一流的创新环境、一流的创新机制和一流的创新文化。“六个一流”就准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全国创新高地,怎样建设全国创新高地的重大问题,既有重大理论意义,也有重要实践价值,对推动我省加快建设全国创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强调要实施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战略,河南创新资源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缩小河南与发达省份在创新方面的差距,需要通过实施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弥补河南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加强与国际国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政产学研金合作,探索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创新主体是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创新主体实力强,就意味着区域创新能力就强,建设全国创新高地,首先必须锻造强大的创新主体。

  首先,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主体,它离市场最近,最了解市场需求,只有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科技研发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科技与经济、科技与产业才能一体化发展,目前我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还比较薄弱,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独立研发机构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还不到30%,下一步要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其次,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高起点建设“双一流”高校,支持省属其他重点高校争创“双一流”高校。高校是我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主阵地和主平台,从科技创新的实践来看,哪个地方研究型大学多,创新实力就强,河南要建设全国创新高地,必须大幅度提高河南高等教育建设水平,提高河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再次,重建重塑省科学院,重点建设省农科院和省社科院。“三科院”是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任务,“三科院”创新实力的加强,对建设全国创新高地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第四,引进创新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支撑,没有一支规模庞大、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创新高地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省委省政府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全力推进,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引进院士担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校长,引进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省属高校学术副校长,柔性引进一批创新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加盟我省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提升了我省创新团队的实力。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人才的引进政策,对打造全国创新高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创新载体平台是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具有集聚创新资源、整合创新资源、释放创新能量的强大功能。因此,哪个地方创新载体平台规格越高、数量越多,哪个地方对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吸引能力就越强。河南建设全国创新高地,必须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省委省政府在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和重要手段,具有创新基地、服务社会和培育人才三大功能。在实验室体系建设上,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级各类实验室在河南落地,提升河南实验室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要建设好省级实验室,充分发挥好嵩山、黄河、神农等现有省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做好省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

  2、加强自创区、科技城、科创走廊等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自创区、科技城、郑汴科创走廊等都是我省区域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创新节点强大了,创新的集聚力、辐射力就强,点强可以带面,从而带动河南全省科技创新的发展。

  3、争取大科学装置落地河南。大科学装置是国家战略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家有96台套大科学装置落地全国各地,河南要成为全国创新高地,必须要有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河南,这是河南建设全国创新高地的重要标志。

  4、强化产业园区创新载体功能。河南有180多个产业聚集区,这些产业集聚区即将升级为省级产业开发区。同时,我们还有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和中心商务区,这些都是河南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下一步要通过完善各类园区的产业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功能,使各类产业园区成为我省产业创新的策源地。

  过去,我们在创新方面主要依靠科技界的创新精英,但创新精英毕竟是少数,他们所释放的创新能量毕竟有限。现在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依靠全体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亿万人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亿万人们所释放出的创新创业能量将是无限的、巨大的。因此,省委省政府把推动“双创”发展作为打造全国创新高地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快“双创”孵化体系建设,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形成完整的孵化体系,使创新创业者有条件、有空间、有能力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另一方面,加快“双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科技金融与普通信贷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要根据“双创”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要特点,完善种子资金、风险投资、科技信贷等完整的资金供给链条,满足“双创”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

  科技创新实际上是两轮驱动,一轮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另一轮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创新赋能,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提供环境和条件,推动我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改革科技立项制度、科技管理制度、科技评价制度、科技分配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等,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打造全国创新高地提供更为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创新生态就是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创新环境之间的共生和依存关系,它们间的依存关系越密切,意味着创新生态越好,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和吸引力就越大,打造全国创新高地需要集聚和吸引大批创新要素,抓住创新生态就抓住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省委省政府在优化和提升创新生态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行动:

  1、大力推进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建设。

  2、打造政产学研金有机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遵循区域创新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网络。

  3、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共生耦合,推动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

  河南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打造全国创新高地,这既为河南高校科技创新赋予了新的使命,也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高校创新资源集中,创新人才荟萃,是我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科技创新大有作为、大有可为。那么,在新的条件下,我省高校科技创新的战略取向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体现在四个高地、四个转变上:

  高校是河南科技创新的排头兵,高校科技创新要面向国家、省重大科技需求,瞄准国家、省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科学布局创新资源,突出创新重点,使高校真正成为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需求和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高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高校科技创新的根本宗旨,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以科技创新推动河南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使高校真正成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校必然的使命。高校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孕育科技创新人才的高地。

  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高校学科全、平台多、人才众,协同创新优势明显,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不断探索协同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使高校真正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高地。

  随着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为主向“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为主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高校科技创新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也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工作的指挥棒,过去高校在科研评价中往往注重论文发表数量,以论文发表数量论英雄,导致科研重复立项、重复研究现象比较突出,不但浪费科研资源,而且成果转化率低。因此,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高校科研评价必须由注重论文数量向注重成果价值转变,对科技成果的评价,要更多地突出创新价值、市场价值,引导高校科研走向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方向。

  科研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一环,过去高校科研管理更多地是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管得过多、管的过死,不利于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适应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科研管理要以服务创新、保障创新、激发创新为宗旨,实现由行政管理到科研服务的转变,管理的侧重点转向为创新工作者提供更多专业性、权威性的信息服务等工作上来。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多学科、多平台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科研模式要由传统的个人单打独斗转向跨部门跨专业组建科研团队协同攻关上来。因此,高校在科研组织上必须把团队建设、协同创新摆在科研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通过电脑收集科研资料,开展科研活动,不习惯于走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来确定科研选题,从事科研攻关,一些科研选题往往脱离实际,一些研究成果往往无用武之地。因此,必须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引导高校科技工作者从书斋中走出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只有这样,高校科技创新才会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