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理响中国】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Writer: admin Time:2022-11-05 Browse:55

  作者: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长期奋斗探索,中国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其中,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作用。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虽然道路不尽相同,但科技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迈向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长期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倚赖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优势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以自身为标准的文明理论,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主导地位。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科学技术正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世界现代化向前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现代化一般意义上的共同特征和普遍意蕴,将科技现代化视为其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第一,理论逻辑在于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重要论断的自觉应用。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现代化,物质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科学技术正通过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整体上主导和引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历史逻辑在于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梦想。从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后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再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科技举措。科技事业贯彻始终、历久弥新。

  第三,实践逻辑在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形势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选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只有以科技实力的持续提升为奋斗基点,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奋斗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科技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习总书记将其特质精辟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凝聚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的科技现代化指明了基本前进方向。

  一是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以促进中国超大规模人口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中国的科技现代化积极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着力解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发展方略。中国科技现代化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警惕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对精神文明的侵蚀,警惕盲目改造自然,试图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对生态文明的破坏,要实现“五大文明”齐头并进、同步推进。

  三是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以造福全人类为终极目标。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高举科技霸权主义根本不同,中国的科技现代化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的科技现代化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国科技现代化道路仍任重道远,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成为制约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发展瓶颈。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继续强化科技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作用,亟需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要牵住“牛鼻子”,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引擎作用。

  二是筑牢“蓄水池”,把握人才第一资源。人才是科技现代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始终保持对人才的“饥渴度”,一手抓引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要一手抓自主培育,尊重人才发展规律,依靠我国自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是要聚焦“卡脖子”,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是中国科技事业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力量有机结合,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实现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共同凝聚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

  时代呼唤担当,奋斗创造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要以实际行动为奋力谱写科技现代化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重点课题“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SC22ZX001)。】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