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创新小发明解决环保大难题——记“85后”农民工发明家胡振球

Writer: admin Time:2022-11-16 Browse:195

  从一名高中文化的“85后”农民工成长为工人发明家、上海工匠、区总工会副主席、全国劳模,这样的“蜕变”要多久?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胡振球给出的答案是10年。

  胡振球看起来和大多数技术工人一样,朴实,不善言辞,甚至他的梦想都简单到一句话就能概括,“当个好工人”。

  这位来自安徽的“85后”农民工,2007年高中毕业后,抱着试一试、闯一闯的心态,来到了上海。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又不懂技术,胡振球找工作处处碰壁,“差一点就回老家了”,好不容易找到了神舟汽车公司的工作后,他下定决心“要当个好工人”。

  最初,胡振球对“好”的定义是踏踏实实干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企业里的研发人员常常能想出“金点子”,简化工艺流程,于是胡振球便把自己的目标修订成要当既能吃苦干活又能发明创新的“好工人”。

  连图纸都不会看的胡振球,开始从最基础学起,午休时间缠着有经验的老师傅,请他们讲解图纸;一有空就钻进职工书屋,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技术知识点抄写在本子上。从钣金工到钳工、车工、打磨工,胡振球很快掌握了车间几乎所有工种的基本操作技巧,但他学习的脚步并未停止,他在工作之余还从大专一路读到了本科,为自己补上了“文化课”。

  2009年,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后,生产效率遇上了“瓶颈”,胡振球提议尝试“整车预装工装”提高效率,这一创新提法在操作上却遇到了难题,模具中的关键环节举升油缸部位始终无法做到上下部件的匹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胡振球反复琢磨,最终找到了把上下部件的位置都进行固定的办法。模具投入使用后,每台车的工时从原来的3天减少到1天,整车装配合格率达98%以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平均一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

  第一次提出技改建议被采纳,还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胡振球在发明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起劲。

  纯吸式道路清扫车是神舟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有一次,北方一家客户订了三台清扫车试用,反馈却说不好用、要求退货。眼看200多万元单子要砸,公司派胡振球去一探究竟,到了现场后,胡振球发现问题确实存在,可一连三天,多次改进试验都没有进展。客户表示,如果再找不到问题就要退货。

  到了第四天,“不信邪”的胡振球干脆跟着车一路前行,车在前面开,他就跟在车后,随着汽车掀起的灰土细细察看。他发现原来当地道路上黄沙石子多,清扫车前后两排吸尘孔又是平行的,吸口不在中心位置,才导致了吸不干净,如果把两排清扫孔错开,再把副吸的角度倾斜,内部加装导流板,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胡振球立即同当地的工人通力合作,一举破解了难题,这项后来被命名为“倾斜复吸式”清扫装置,极大地提升了路面清洁及物料回收的效果和效率,具有扫路不扬尘的优势和减少雾霾的特点,这一技术后来被广泛使用在企业出产的多个车型上。

  2015年,胡振球又首创了卸料抑尘装置技术,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卸料抑尘理念,并用简便的结构实现了这种理念。实践表明,这一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专用清扫车倒灰扬尘的问题,浮尘扬起量减少90%以上,彻底解决了二次扬尘问题,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10年来,胡振球改进的工装夹具有40多项,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获得发明等各种专利14项。其中,他发明的“清扫车边吸尘口自动避让装置”在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至今,他的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4000多万元。2013年,胡振球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2016年,他被选树为首批上海工匠,还获得了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是农民工获奖第一人。

  10年前在上海差点连工作都找不到的胡振球,现在不仅是一名发明家,更以自己的力量带动了一群人的创新。

  胡振球说,随着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应用普及,社会生产已逐渐从手工时代进入到了科技含量更高的时代,在今天,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做好既有的流水工作的微观层面,更需要的是将这一精神运用在团队的整体持续创新中。

  2015年成立的“胡振球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7个年轻的成员都是“80后”,胡振球说,工作室的成员都是岗位上业绩突出的员工,他们原本就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作为一个团队,创新的热情也很高,“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比如,工作室最近进行的一项创新,通过制作一个工装模具,对箱体制作工装的流水线个小时的工作,现在只需5个小时,时间减少了一半。

  2016年,随着上海群团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胡振球也迎来了自己身份上的新变化——上海市闵行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当上副主席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鼓励一线职工持续创新的问题。”胡振球说,自己工作的神舟汽车公司一直都很支持职工的创新。而在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这样的机会和平台依然是很稀缺的。“如何让企业愿意为职工的技能提升、持续学习和创新发明创造更好的条件、搭建更好的平台,就需要更多的支持鼓励政策和更大的基层一线宣传推广力度。”(记者 周蕊)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