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迎接亚洲世纪中国如何打破美国科技藩篱?

Writer: admin Time:2022-12-13 Browse:132

  “大家都知道,包括北美和欧洲在内的西方世界弥漫着一股悲观主义情绪。我们亚洲人可能会受到这种悲观情绪的影响,但我们不应该受此影响。相反,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

  12月8日,在第二届湾区科创峰会上,新加坡知名学者、资深外交家马凯硕坚定表达了对亚洲的信心。他直言,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对所有亚洲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世纪。

  谈及看好亚洲的原因,马凯硕表示,首先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和印度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过去200年里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是反常的;第二,亚洲文明已存在数千年,本身就是强大文明;第三,亚洲现在已明白西方腾飞的原因,拥抱了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

  不可否认,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正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带来机遇,但机遇常常与风险共存。自2017年以来,美国频频向中国发难,企图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如何打破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围堵,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

  在与会专家看来,中国眼下一方面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在应用创新领域持续发力,我们的互联网创新已进入“无人区”,要继续增强优势。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二十大报告已经指明方向: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进一步解读,就是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郑永年、樊纲等知名专家学者在峰会上表示,中国科技创新的现状是大而不强,应当直面体制机制问题,大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大型科技企业发挥作用,迸发出更大潜能。

  美国专利商标局近日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专利份额已从2010年的16%增加到2020年的49%,而美国从15%降至10%。如今,美国只占全球R&D经费投入的16%,而中国为25%。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其实比我们更早明白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大力投入研发,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一度占据全球的70%。

  1979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透露,过去30年,美国经济的增长30%至40%是技术革新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即便在今天,如果能将发明人的数量增加四倍,美国GDP的整体水也将提高4.4%,约1万亿美元。

  与美国相比,中国近代发展历程相当曲折。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错失工业革命机遇,成为世界现代化的落伍者。吸取惨痛教训后,大力发展科技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然之路。

  近些年,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得益于顶层重视,近十年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不仅实施了探月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支持下,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创新也蓬勃发展,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约2.8万亿元,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面对后发国家的追赶,美国十分警觉。他们一方面对关键行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挥舞起制裁大棒。美官方统计,截至今年8月,美国实体清单中已有约600家中国实体,其中110多家是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新增的。

  “这是一种地缘政治的铁律,已经存在2000多年,每当世界头号新兴大国即将超越世界头号大国时,世界头号大国总是会想方设法、极尽打击之能事。”12月8日,在南方日报和腾讯主办的第二届湾区科创峰会上,新加坡知名学者、资深外交家马凯硕在演讲时直言。

  马凯硕认为,随着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地缘政治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和许多其他亚洲国家将不得不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资,变得更加自力更生。

  “这就是为什么这场科创峰会非常关键。”马凯硕相信,亚洲包括中国会克服重大挑战,属于亚洲的世纪将会到来。而中国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明,亚洲的自然回归也将在中国体现。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实事求是地讲,在科创领域,中国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未来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时政关注者都知道,近段时间“关键技术核心攻关”常常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举国体制”等一同出现,中央深改委重要文件、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可以说,新型举国体制,已被定为中国在近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远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策略。

  举国体制这个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成立短短几十年,新中国几乎从无到有构建起现代工业、国防、教育、卫生体系,可以说举国体制在我国有着相当成功的实践。

  那么,既然“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证明了传统举国体制的有效性,为什么还要强调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新型”的含义又是什么?

  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时,强调“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同时也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时强调,“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等。

  不难看出,与以行政配置资源为主、政府扮演总包工头角色的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更加突出企业和市场的作用。

  “过去,举国体制对于完成重大科研任务不可或缺,但是存在着过于依赖行政命令、长期激励不足等问题。面对探索未知的开放创新,需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发挥更多作用。”

  在本届科创峰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郑永年发表观点指出,我们的科技创新体系、体制还不完善,要更好地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激励各创新主体释放出更大的动能,应该主动向外看,吸收别人好的经验。

  当前,美国无疑还是全球创新的高地。郑永年表示,美国经百年实践,发展出“网络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在公私部门之间建立起科技创新网络,激励其海内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并且鼓励参与主体相互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无独有偶,中金研究院近期基于冷战期间的美、苏比较分析表明,相比苏联,美国科创体制更有生命力的关键在于,美国构建了有效的转化机制,即外部性较强的基础研究等科学研究由政府主导,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试验开发由企业主导,积极推动基础研究等科学研究向试验开发转化、政府资助科研成果向消费品等非公共品生产力转化。

  这对于中国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启示是,政府在主导外部性较强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可以考虑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转化机制,尤其是重视民企的作用。

  根据官方数据,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占比81.4%,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78.1%,有效发明专利数占比79.4%;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名中,民企占据7名。

  作为中国ICT龙头,华为2021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的数量为7630项,同比增长19.78%,该公司在全球拥有5G标准专利族6583项,位居首位。

  近些年在打造自主生态的同时,华为逐步为供应商和生态伙伴企业开放技术标准,一大批华为生态企业持续创新、不断壮大。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腾讯2021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的数量达4537项,在所有民企中排名第二;同时增速也很可观,2021年同比增长63.97%,近三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6.45%。

  近年来,腾讯在基础科学、前沿科技领域持续加强投入,建立了包括AI Lab、腾讯优图、WeChat AI、机器人实验室、量子实验室等前沿科技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腾讯积极开发能够助力产业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增进社会福祉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许多前沿科技成果已经被应用于推动数实融合、产业发展等领域。

  除此之外,比亚迪、宁德时代、百度、大疆创新、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一批国内企业已开始全球人工智能、锂电子电池、智能汽车等热门领域崭露头角,或建立领先优势。

  研究这些企业的案例不难发现,龙头企业不仅以高研发投入持续推进自身技术创新,同时以产业链为依托形成创新联合体,以应用带创新,以创新促应用,大力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升级。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国仍有许多企业实力较弱,或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为争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中国需要更多的“大企业”走向“战略型企业”。

  在本次峰会上发布的《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指出,战略型企业将成为塑造我国共享创新生态的关键力量,是现在也将是未来牵引创新的主力。要支持根植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数字经济枝繁叶茂的“榕树效应”,有序扩张、健康扩张,引导其跨界发展、跨境发展,成为支撑湾区崛起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型企业。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展望未来,战略型企业将成为中国共享创新的生态牵引,战略型产业将成为共享创新的产业土壤,战略型区域将成为共享创新的关键舞台,三大要素共进共促,成为我国提升对全球产业、全球创新影响力的关键抓手。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