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天水: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Writer: admin Time:2023-01-05 Browse:13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2年,天水市认真实施“强科技”行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培育科技企业,积极实施科技项目,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广泛促进科技合作交流,科技创新释放的无穷活力正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很多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从制造到创造再到智造”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加码,生产主体全面发力,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全年获得科技创新专利19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1亿元。

  以创新谋发展,天水锻压机床并不是个例。今年,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向陕西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交付了国家重点项目“大型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设备,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漳州核电“华龙一号”项目首批核岛中压开关设备由天水长城开关厂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交付,标志着中国国产核岛中压开关设备首次打破外资、合资品牌对核电核岛中压开关设备的长期垄断……天水一大批工业企业主动发力,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力度,用实力向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迈进。

  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长期坚持创新,不断攻克技术壁垒,推出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更离不开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2022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天水市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4项具体工作任务和35条奖补措施;积极推进厅市会商机制,省市协同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重新修订《天水市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科技创新生态的不断优化,助力科技创新之花灿烂绽放,仅2022年,我市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批次36家,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4家。全年新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批次211家。

  科技创新平台是优质创新资源的聚集地,也是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2月,由华天电子集团牵头成立的“甘肃省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创新联合体”,通过联合省内外28家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已争取到省级重大专项经费1000万元,为协同创新、延链强链,高质量打造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提供了科技支撑。依托联合创新平台,华天电子集团已申报了IC高压隔离封装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022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14家市级众创空间申报省级众创空间,2家通过资料审核完成省科技厅组织的线上答辩。天水科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睿阳科创工场”等8家众创空间认定为2022年度市级众创空间,“天水市花牛苹果初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等8家技术创新中心为首批天水市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全市国家、省、市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1家、6家、24家。推荐甘肃省测绘科学技术创新研发中心等3家单位申报甘肃省新型研发机构。

  此外,我市坚持把科技项目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30项,争取国列、省列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1项,到位各类资金3915万元;争取市、县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强科技奖补资金4780万元,安排各类科技项目226项,其中市本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强科技奖补资金1000万元,各类科技项目36项。围绕全市重要关键技术问题,推荐5个项目申报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项目。

  秦州区中梁镇何家湾村村民何保录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小麦,以往受条锈病影响,致使小麦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时有发生。自从种上了小麦新品种后,病虫害大幅减少,产量增多,一家人的收入也逐年上升。“原来一亩地收500斤左右,现在可以收700~800斤。产量比以前高,收益也比原来好了,村里种小麦的人也多了,我准备再加种几亩。”过去的一年喜获丰收让何保录信心倍增。

  天水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异变区,也是全国小麦条锈病的疫源区,抗条锈病一直以来也是我市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通过多年的科技创新和品种选育,我市已育成中梁系和天选系小麦品种108个,不仅抗锈突出,而且高产稳产,播种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推广应用后对天水及周边地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冬小麦、马铃薯、冬油菜、蔬菜、玉米、杂粮和航天育种为主的农业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体系。

  农业要振兴,科技要先行。2022年以来,我市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针对农作物种植、小麦抗条锈病、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实施省列科技项目27项、资金765万元。以培育富民产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大项目支持、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引领、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作用,全市现有科技特派员1187人,“三区”科技人才85人,全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07场次,培训基层技术骨干115人,农民2464人次。

  号角声声,鼙鼓阵阵。党的二十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2023年,我市将继续以“强科技”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目标,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抓项目、强主体、建平台,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全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