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若干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发展态势

Writer: admin Time:2023-01-30 Browse:52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市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和方向。上海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市委、市府分别在2009年3月23日、3月28日举行常务会议和常委会,听取本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原则通过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方案》。2009年4月2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布了《2009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指南》和项目受理公告,指南所涉及的九大重点领域(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是国际上公认的产业热点和重点,借鉴这些产业的国际经验,将有助于上海推动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在当今全球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约为7%,尽管其份额较小,但随着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以及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潜力巨大。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Clean Edge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包括太阳能光伏、风能以及生物燃油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产值达到了1159亿美元,较2007年的758亿美元增长了153%。

  欧美在太阳能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的最新数据,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长5。6GW,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据预测2009年全球光伏市场可达7。0GW,2013年将达到22GW。2008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总收入达到296亿美元。目前,欧美日在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中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08年西班牙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2。5GW,几乎占当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光伏累积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西班牙、德国、美国。

  提高光能转换效率是太阳能技术创新的重点。目前85%以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采用的是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的晶体硅工艺,但是近年来大部分市场巨头对成本较低的薄膜电池技术加大了研究力度,如夏普正在研发染料敏化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利用材质中的染料吸收阳光。另外,高纯冶金硅(UMG-Si)技术作为最新的一类光伏电池工艺也得到业界的重视,近期CSI(Canadian Solar Inc)阿特斯太阳能公司推出了基于该工艺的首批商业化产品,显示了更高性价比和广阔发展前景。对于工艺比较成熟结晶硅类太阳能电池而言,进一步提高光能转换效率、缩小发电层的厚度、延长电池寿命等依然是未来技术创新的重点。

  风能设备技术和产业向全球转移。在过去的10年间,每隔3年就会翻一番,到2008年末,全球风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2GW。不仅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风能、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开始大力兴建风能装置。全球风能总装机容量最大的五个国家是德国(22。3 GW)、美国(16。8 GW)、西班牙(15。1 GW)、印度(8 GW)和中国(6。1 GW)。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风机装备主要市场分额,全球10大风机设备供应商占了市场的95%,如丹麦Vestas公司(27。9%)、美国通用公司(17。7%)、德国Eneroon公司(13。2%)、西班牙Gamesa(12。9%)、印度Suzlon公司(6。1%)等。近年来,风能设备产业转移开始逐步兴起,尤其是快速增长的中国风能市场更是吸引了欧美众多企业,由此促进了风能市场的全球化。目前,大多数中国风能领域的制造商采用欧美技术作为其设计的基础,如中国风能市场的领导者金风集团就是依赖德国REpower和Vensys公司的技术。其他已经进入中国并在风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的公司还有Acciona,Nordex,Vestas,Gamesa,Suzlon和美国通用等。

  经济复兴计划将惠及新能源发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经济体均相继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新能源产业及其技术研发是诸多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重点之一。美国由于在2008年10月通过了一项将新能源投资税收优惠延长至2016年的法案。30%的太阳能税收优惠是该激励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针对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房主的税收优惠也将延期,这将有助于美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欧盟2009年3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永续能源周大会上,也推出了一份促进再生能源的方案,该方案期望将全欧盟地区使用太阳能比例提高至15%,其中12%为太阳能面板发电,3%为太阳能加热系统。中国政府进一步规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并规划了6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同时中国准备启动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

  过去10年间,世界航空市场增长经历了比较大的起伏,但是总体增长趋势仍然明显。2008年全球民用航空制造业实现了3。2万亿美元的收入。

  民用飞机工业的垄断态势继续强化。最近十多年,世界民用飞机的垄断态势进一步得到强化,尤其是在大型民用飞机(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等民用航空中高端产品领域。全球干线飞机市场几乎被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这两大航空巨头瓜分,形成了双寡头(duopoly)市场结构。两大公司的产品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系列。在支线飞机领域,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对航空服务需求的扩大,亚太、独联体国家等地区对航空运输机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因此,作为支线飞机领域的积极进入者,中国、俄罗斯等提出了支线运输机计划,以期打入世界支线运输机市场。但是,目前在支线运输机领域,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庞巴迪公司仍然是旗鼓相当的“双雄”。

  民用飞机工业的国际化分工加剧。全球民用飞机工业的分工体系继续深化,国际化程度增加,形成了以特大型企业为核心,主系统承包商与分系统承包商和部件供应商关系更为紧凑的航空产业体系,航空发动机、设备和零部件的全球转包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如空中客车在全球有1500多个供应商,波音飞机50%以上的零部件是通过转包生产完成的。从民用飞机工业总的发展趋势看,跨领域经营的企业正在逐步减少,行业巨头关注的重点是核心技术和核心业务。企业重组、剥离非核心业务、收购同类业务,从而提高在主业领域的竞争力,这一趋势的变化是世界航空科技进步加速和国际竞争与分工加剧的反映。如欧洲和美国研制的新机型,像空客公司的A350、A380和波音公司的波音777、波音787都是建立在广泛国际合作的基础之上的,许多航空发动机如CFM-56等也是通过国际合作研制的。

  发展中国家在民用飞机工业中崛起。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民用飞机工业中的影响力虽然还比较小,但是作为一支新崛起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目前,较为成功的例子是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是世界第三大商用飞机制造商,也是120座级以下商业飞机的最大制造商,其民用航空产品已被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中国等45个国家的世界主流支线航空公司选为主力机型。另外,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同时,极力扶持国内民用飞机工业,在限制支线客机进口的同时,加强新型支线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将对世界民用飞机工业未来的竞争带来一定的影响。

  先进重大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方向发展。

  发电输配电设备产业注重高效、节能和环保发展。近年来全球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市场保持增长。2007年全球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市场达到127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5。3%,2002~200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从地区分布看,发达国家电力发展趋于稳定,对设备需求的份额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而亚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带动电力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推动全球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亚太新兴市场从2004年起一直超过全球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市场总体规模的40%。目前,全球发电设备和输配电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ABB公司、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施耐德基本占据了全球市场一半的份额。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更为注重高效、节能和环保。在火电设备方面,新的高效燃烧技术得到重视,其中煤气化技术、高温燃气轮机等技术将有大发展;在输配电设备方面,一大批与安全、环保和高效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如高压传输、柔性输电等近年来获得了大量应用;在核电方面,提高安全性、改善经济性成为核电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向,单机容量继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提高经济性,如俄罗斯提出建造150万kW的压水堆机组的概念,日本三菱公司提出了建造150万至170万kW的压水堆机组,日本的东芝、日立提出了建170万kW的ABWR-II(二代先进沸水堆)的概念,美国西屋公司也在AP-600(先进压水堆-600)的基础上向AP-1000发展。

  系统集成商主导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近年来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日益扩大,2007年市场规模近1100亿欧元,预计2008~2015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将保持2%的年增长率增长。西欧和北美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90%的市场份额控制在几个大跨国集团手中,如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川崎重工、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等。它们不仅是全球最著名的轨道交通装备跨国公司,也都是全方位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公司,具有系统整合、设计制造、组装和维修能力,产品包括列车动力、列车设计、工程建设、列车电子电气和信号技术,并提供列车维修和交钥匙的一揽子工程承包服务,涉及的领域包括高速列车、地区和城间旅客列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和技术不断向高性能、环保、安全方向发展。同时,由于轨道交通设备涵盖了当代各领域的高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其行业特点决定了它更需要走集约、集聚、高科技发展的道路,因此,系统集成成为今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向一揽子解决方案方向发展。2007年全球自动化控制系统产业市场大幅增长,市场规模约为153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8。7%。其中,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自动化控制系统产业市场规模分别为40亿美元、62亿美元和51亿美元,占全球自动化控制系统产业市场规模的比例分别为26。3%、40。7%和33。1%。近年来,亚洲是全球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基础设施工业如炼油、化工、电力、油气、能源等行业投资项目的增加导致对自动化控制系统需求的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生产过程自动化不仅是把它作为操作和运行生产工艺的工具,更要求自动化技术将过程信息和整个集团的生产管理、执行等信息系统全集成在一揽子解决方案中。在这种趋势下,全球有影响力的控制系统供应商如ABB、施耐德电气、西门子、罗克韦尔、菲尼克斯、三菱、横河电机等纷纷推出自动化全集成架构。自动化全集成是今后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据全球知名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公布的报告显示:2005~2010年间,全球药物市场有5~8%的复合增长率。

  欧美市场占领大部分份额,新兴市场发展迅速。欧美发达地区占到全球药品市场的约80%。但2008年美国等七大主要药品市场对全球药品增长的贡献率出现下降,而中国等七大新兴市场的药品销售额达到850亿-900亿美元、销售增长率为12%~13%。在生物医药领域,许多国家都把其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已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高度集中在九大都市区,形成产业集群。

  跨国大公司掌握大多数品牌药。全球销售额前10名跨国制药公司的销售额都超过百亿,其销售额占全球药品市场近一半份额。目前,全球前50强制药企业都来自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50强企业的总研发投入达753亿美元,占其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8。3%。

  生物药、仿制药成为争夺热点。目前全球制药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起步阶段,从产品性质来看,从原来的化学药物为主,产业重心逐渐向生物药、天然药物板块调整,尤其是研发创新的重心。从企业角度来看,化学制药类企业仍占有80%左右的份额,生物制药企业业绩大幅提升,仿制药企业在50强中崭露头角。

  研发外包迅速发展。研发外包(CRO)成为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目前医药行业研发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600亿美元左右。全球共有上千家CRO公司,其中领先的有昆泰(Quintiles Transnational)、科文斯(Covance)、美迪生(MDS Pharmaceutical Services)、PPD Inc、Parexel International等。这些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美欧。同时,世界跨国制药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的趋势逐渐显著,例如美国有30%的新药研发工作在境外进行。

  全球半导体产业将保持缓慢增长。2002至2007年,整个产业步入一个平稳增长但增速减缓的时期,其年均增幅为10。46%。2008至201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到2010年达到8。8%的新增长高峰。近年半导体行业发展已逐步摆脱依靠电脑、通信等应用驱动,消费电子终端对集成电路制造的驱动作用日益明显。

  全球半导体技术发展速度明显超出了ITRS的预测。按预测:2007、2010年分别是全球半导体65nm和45nm技术进入量产的时点,实际上2007年,世界集成电路的主流生产技术为90nm,其中CPU量产技术已达到45nm水平。193nm浸入式光刻在65nm及45nm技术节点已取得全面成功,并可能进一步延伸至32纳米。

  全球集成电路产能主要分布在8英寸和12英寸生产线英寸线英寸线条;全球新建生产线nm以下工艺。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高度专业化、产业链细分和模式多元化。逐步形成了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等独立分支。设计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芯片制造为产业链的中游,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利润的特点;封装测试业投资规模介于二者之间,相对而言属于劳动力密集产业。整个产业链发展具有以下新动向:①产业链分工出现轻生产线(Fab-lite)、超级工厂(Megafab)发展趋势。②创新与成本双重驱动产业发展。③消费电子驱动集成电路向低成本、集成化、低功耗、多模化方向发展。④代工企业开始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从设计到制造、封测的全套服务。

  全球通信设备产值增速趋缓。有关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通信设备产值为3190亿美元。2006~2011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比2002~2006年的3%有所下降。在地域分布上,美洲、欧洲和亚太市场基本是三分天下,但亚太市场的表现优于欧洲市场。

  电信业全方位融合格局为设备制造带来新机遇。从2007年起,通信产业、软件业、IT产业开始逐步实现全方位融合,从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TIME(电信、英特网、媒体与娱乐融合)型复杂生态系统的转变,而争夺这个生态系统的整合者地位将成为运营商、内容提供者、设备商、互联网引擎,以及娱乐产业的战略重点。为此,电信设备商通过并购、合作、调整组织构架,来顺应这种发展,积极转型。

  “大批量”定制在电信设备制造业盛行。摩托罗拉、LG、爱立信通过这种经营模式获得巨大的业务收益,尤其是手机生产。大批量定制的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在价值链关系上所发生的变化,即需求驱动变为由电信运营商来主导,而且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新型知识产权许可机制有利于电信技术和企业发展。目前在电信企业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建立实现双赢的专利许可机制是一种趋势。2008年爱立信等六家企业为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和系统体系架构演进标准(LTE/SAE)构建一个知识产权许可框架,制定可预见的、更为透明的专利许可费限制,就是这种尝试。

  融合技术为电信设备领域带来新的发展空间。首先,统一通信成为通信制造商关注热点,众多的设备制造企业积极与软件企业的合作,并形成了围绕着软件制造商微软和IBM的两大产业联盟。其次,IP多媒体子技术(IMS)领域厂商竞争激烈,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朗讯、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光纤通信技术向高速、大带宽化发展,主流厂商均已推出商用40G传输设备,100G还处于规模商用的前夕,此外,全球光纤网络正迅速向网状拓扑发展。第三,移动通信从3G走向4G。WiMAX成为全球第四种3G标准。4G标准竞争激烈,在业界公认的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中:UMB技术商用前景不乐观;WiMax将在2009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的商业化部署,LTE被业界认为最有可能成为首个4G国际标准,因为它是用户最多的GSM技术的延续,得到运营商的支持。2007年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英国沃达丰和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宣布其下一代网络将采用LTE技术,同年代表全球700多家GSM移动运营商的GSM协会将LTE技术作为首选标准,优先于WiMax和UMB。这促使了通信制造商之间展开LTE技术的竞争。据估计到2014年全球LTE用户将达到3900万,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90亿美元。第四,手机制造业一是形成了以三星、LG、中兴为主的亚洲厂商抗衡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为主的欧美厂商的局面。二是苹果、谷歌、微软IT巨头进入手机市场。手机终端成为各种功能集聚的平台。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