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浪尖2023|童友之:看好大分子、小分子创新药的突破

Writer: admin Time:2023-02-03 Browse:111

  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澎湃园区恳谈会推出新春特辑“浪尖2023”,五问经济学家、产业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寻求元宇宙、芯片、光刻机、氢能、自动驾驶、机器人、脑机接口、创新药等产业的突破点。

  童友之:创新药领域最热的关键词还是“创新”,这不仅是在中国,在整个世界也是如此,它是驱动创新药发展的本质。

  此外,“新冠”也是去年创新药领域最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这和往年有很大不同。过去,人们在创新药领域比较关注的是癌症、肿瘤、慢性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新冠这类传染病并未受到特别重视。不仅是现在,未来“新冠”也将可能成为人类持久面临的一大挑战。

  童友之:由于“新冠”对全人类,对从事创新药研究的人,都是一种全新疾病,所以我们对于它的机制并不是很了解。这意味着,中国和全世界在研发新冠药时面临着同等机会,就看谁能抓住机会开发出新的药物,并有效作用于新冠病毒。

  但是,“新冠”对创新药开发来说具有极大挑战性,因为我们并不明确它的作用机制,且病人感染的病毒不断在变,引发疾病的种类也在变。不仅如此,人本身也在变,因为人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因接种疫苗的时间长短而变,这就构成了一个特别复杂的治病环境。

  一般来说,我们在判断一款特效药是否成功时,通常要看用药和不用药的人之间,是否有着显著差距。比如对一款新冠药物来说,如果不用药的人会发展成重症,用药的人不会出现重症,就很容易判断药效。但如果很多人在接种疫苗以后,症状既不是重症也不是轻症,就不利于药物判断。

  因此,尽管全世界都花了很多精力在新冠药物的研发上,但真正获批的并不多,所以现在很多药物判断主要看临床症状的改善如何。

  我认为,在新冠药物研发方面,重要的是药物要能帮助患者及时清除病毒,而非仅仅针对患者表面的症状。新冠药物应该更被重视,在评价一款药物是否安全有效时,应以一种更开放、更与时俱进、与疾病相关的态度来对待。

  在我看来,短时间内完成新冠药物的研发,肯定存在巨大挑战,但首先考虑的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使国家尽快做好药物的准备工作,避免大规模灾难发生。对药企来说,面对“新冠”这种全人类疾病,不应过于追求利润,而是要更注重药物的普及性。

  童友之:2022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形势不太乐观,这导致创新药企也经历了低谷期,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响较差。

  进入2023年,创新药领域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但仍需时日。因为医药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如果中国的整体经济慢慢复苏,国家有更多的支付能力,或者意识到人的生命健康是现代生活中的第一要素,愿意在这部分投入更多,整个行业就能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如果通过新冠疫情,个人方面意识到生命无常,且应该更多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就会愿意在生命健康领域支出更多,从而改善个人支付能力。但是,国家层面是否足够重视生命健康领域,才是能否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金的关键,也直接关系着医药行业能否受到社会重视。

  童友之:我认为主要的挑战还是政策方面,包括国家的医保政策,比如一家创新药企能否盈利,会受到集采等政策影响,以及前面所说的,国家是否愿意在医疗领域投入更多资金。

  尽管很多人都希望能有特效药,或者说是更好的药物,来帮助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但实际上面临疫情挑战,大家在医疗支出方面会受损。

  从个人方面来说,正如我前面所说,如果大家意识到自己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就更愿意为此买单,就可能会在国家医疗系统的支付能力之外,开始转向通过商业保险获得更好的药物和医疗服务。

  童友之:新一年,我比较看好大分子、小分子创新药,但涉及的领域不会特别全面,而是一些比较零散的突破。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药物的创新能力需要慢慢接近世界水平,仅在中国领先不能算创新,在全球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只有被认可的创新才能成为“通用货币”。

  随着中国近年来在创新药领域的资金投入,以及更多创新企业的出现,我相信,中国很可能会一点点取得创新突破,创新药品也可以逐渐走向世界,并获得认可。在生产创新药品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中国企业完成早期研发、国外大企业推进海外临床和销售的合作模式。

  总之,我对中国在创新药研发和技术突破上是乐观的,但对如何在短期内实现商业价值这方面并不乐观,目前可能还处于阵痛的过程中。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