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加速跑”破解“卡脖子”难题重在解决这几件事

Writer: admin Time:2023-03-10 Browse:133

  摘要: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习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在科技创新这条赛道上,中国将如何实现加速跑,弯道上领军超车?解开这道“卡脖子”难题,各方正在奋力答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学习了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讲话后,对于“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句话非常振奋。

  “奥盛集团是一家拥有‘一树四翼’制造产业板块的高科技制造业集团。其中一个产业就是桥梁缆索的全产业链。很多人不了解,桥梁缆索的高科技含量体现在哪里?我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了。”汤亮说,最近,土耳其接连发生了两场7.8级的高强度大地震,摧毁了许多公共设施和交通、建筑,但是用奥盛集团出品的缆索建成的世界主跨最长的恰纳卡莱大桥却稳如泰山,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一座大跨径的桥梁,既要有长度,也要有高度。整座桥面的重量,全要靠缆索拉起。所以预应力金属材料要有韧性,制造架设的技术工艺要有创新。这就是我们奥盛科技含量高的原因。”汤亮说。

  汤亮说,企业的信心来自于“科技创新”。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科技创新的新突破。“科技创新不能玩花拳绣腿,一切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他告诉记者,如今奥盛的科技创新,有置顶的三条准则:一是强调追求原始创新,只有原始创新的东西,才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二是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譬如组建一个新科技项目的攻关团队,起步时就要形成梯队的年龄结构,老一辈科技权威要坐镇,中年科技骨干要挑大梁,青年科技人员要快步跟上;三是深耕企业主业的科技规划要年年更新。“跳一跳,摘果子”的目标,要永远瞄着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能超越就尽力超越,一时无法超越的要尽快赶上。

  “科技创新也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汤亮说,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家要敢想、敢干、敢首创,真抓实干拼经济。搞实体经济的,更要集中全力,尽锐出战,努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汤亮特别指出,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他认为,保护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尤为重要,“在加强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在重视并鼓励科创人才的真抓实干上,要有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率先创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市场上各种侵权行为,为民营企业培育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保驾护航。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表示,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创新必不可少。在她看来,鼓励企业可持续创新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增强企业创新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二是鼓励企业以创新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

  “专精特新企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切实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要举措。”蒋颖指出,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在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赋能创新的数字化水平、绿色化发展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导。

  蒋颖表示,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兼具创新驱动和中小企业两大特征,因而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资源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制约企业创新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因此,可以从人才培养和招引上对专精特新企业做出倾斜,并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提升融资效率。其次,从供需两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更多政策资源,提升企业数字化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增进创新效率。最后,健全对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中的绿色评价指标,并对绿色化发展领先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此之外,蒋颖还认为,外资研发中心在基础前沿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仅推动了外资高质量发展,也在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16条举措,包括要加强对外资研发中心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的指导,为其设立和运营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识别外资研发中心的深层发展诉求,增强其在华研发黏性,鼓励其“与中国一起创新”。

  在中国科技创新突围的征程中,正努力进军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是一块不能忽视的试验田。10年来,上海的科技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679.4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19.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3.31%增长到4.21%。创新10年,一项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导产业重点项目在上海落地、破土、生长、结果。如今,上海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主要创新型城市前列,2021年在世界科技创新集群中排名第八。

  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苏团审议时,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之路指明了方向: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上海的全球化开放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表示。开放,已成为上海提升科技全球影响力的“看家绝招”,推动上海日益成为全球极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与投资热土之一。

  2022年11月,上海第五年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并隆重颁布首届顶科协奖,分别向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和德国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颁发“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和“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位科学家分别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上海顶科协奖由此跻身全球奖励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项之列。

  上海对世界各地杰出科研人员、技术先锋的吸引力,远不止于“重奖”。全世界的“最强大脑”定期在上海开展“头脑风暴”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由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高层次国际论坛——浦江创新论坛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5届。

  而在更多“全球大脑”们看来,到上海来工作、创业,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截至2021年,上海持永久居留证外籍人才数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有516家外资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5个国际科技组织在上海设立代表处。”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透露。

  上海在“留人”上,拿出了诚意满满的政策干货。以浦东新区为例。兔年新春伊始,浦东即发布人才“25条”,涉及院士、博士后、技能人才,教育、卫生、法律服务、金融、航运人才,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认定标准、人才安居等方面。譬如,区内重点产业科创企业全职引进海内外院士的,每引进1人就由政府给予用人单位最高100万元奖励。海内外院士在浦东新区创办企业,最高补贴500万元;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并实体运行,就地转化科技成果的,最高资助2000万元。

  不仅是院士这样凤毛麟角的顶尖科学家,各种专业人才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生长土壤。为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沪创新创业,上海市科委早在2019年就发布政策,加大重点领域、行业引智力度,积极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为引进人才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化人才比例,吸引更多海外学者、留学生来沪工作学习,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聘用外籍人才担任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二级学院等机构的负责人。支持持有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才在沪创新创业,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允许持有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牵头承担政府科研项目。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产业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一方面把顶尖科学家请进来,另一方面也广邀各类技能人才。为了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浦东新区提出,支持区内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上海市政策基础上,再按照每人2000元给予企业一次性学徒培训补贴;支持紧缺急需技能人才引进,持有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居住证积分、居转户、直接落户等政策。为加大力度吸引外国高技能人才来沪工作,根据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的有关文件,上海正式对外启用“外国专业人才”中“持有国际通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急需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的通道,将外国高技能人才分为“持国家通用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本市急需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和“持其他国际通用职业技能人才”三大块内容实施准入,并进一步放宽年龄至70周岁。

  “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2022年度上海工匠,上海建工600170)机施集团主任机械工程师、机电技术研究室主任俞嫒妍对于总书记的这句话很有感触。在她所在的单位就设有“青年岗位能手”、“启明星”、“期望奖”……等多项针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奖项,通过荣誉的给予,鼓励他们能够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同时,还会让表现突出的年轻技术人才得到一定的经济实惠,比如无息的住房贷款等。通过精神激励加上经济手段,最大程度的激励科创。

  2014年,俞嫒妍与项目团队参与上海中心大厦顶部重1000吨电涡流阻尼器质量箱在600米超高空的整体顶升、提升、下降,创下了多项记录;2019年G60科创云廊连通11栋高层商务楼顶层钢平台先后完成7次整体提升、8次整体下降……“不管是多么急、难、险、重的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前我们都会有头脑风暴,不管年轻的、年长的,谁的点子更好,经过论证后都会采用。”俞嫒妍说,让年轻技术人员敢想敢做是最重要的。

  俞嫒妍参建180米高的宝山区最高建筑——长滩观光塔时,她创新地引入了“智能自动跟踪测量设备”和“数字化结构监测装置”,便于实时高效地获取提升数据。凭借“计算机同步控制液压整体提升自动纠偏+智能自动跟踪测量”的创新应用,俞嫒妍带领团队把6个提升点位的同步提升精度偏差,精准地控制在3毫米以内。“一些小小的创新就能构建起我们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总书记说的“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也是俞嫒妍与其团队正在走的路。

  在钢结构的提升施工中,最关键的是液压设备,这套设备主要分为液压千斤顶和液压控制系统两大部分。“在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上,我们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目前我们在算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俞嫒妍告诉记者,自己动手研发高端设备,开始可能慢一点,但是能磨炼技术、锻炼团队,一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液压千斤顶的元器件国外在生产工艺上非常先进,一时半会儿我们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一直在追赶。”

  随着建筑业发展的日新月异、随着城市更新的能级提升,俞嫒妍所在的上海建工集团始终进行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攻关,在创新文化的土壤里,让建筑施工更智能、更节能,在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建造领域不断巩固和形成了新的制高点。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