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对话中医药专家|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Writer: admin Time:2023-05-21 Browse:142

  发展中医药装备是近两年的政策热点之一,配套落地措施正加速实施。2022年6月30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装备制造业集群,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支持中医药成果产业化和技术交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目前,中医药仍存科技创新能力欠缺、传承与创新乏力、与现代科技交叉融合不足等困境。如何一一破解发展难题?南都·奥一新闻采访学术界、产业界等专业人士,探讨中医药装备产业发展机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中医药装备现有成果转化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南都·奥一新闻:中医药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您如何看待创新与中医药的关系?

  胡镜清:我认为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回顾中医药发展的几千年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所带来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胡镜清: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医药装备行业普遍存在创新水平不高、关键技术缺乏、人才队伍不足、市场准入政策存在堵点等问题,这也导致中医药装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产业集群发育不成熟,无法满足现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医工融合、学科交叉”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点,这里可以看到,技术、人才、政策这几大因素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以我们联医合创公司为例,它作为中医药联创院投资设立的成果转化机构,旨在探索通过投资并购+产业运营的模式促进成果转化,促进中医药装备产业化。

  南都·奥一新闻:中医装备涉及到医工交叉的创新人才团队组建,您认为如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是否有经验分享?

  胡镜清:首先我认为还是要以人为本。指的是对于人才的培养或者是发展,要遵循人才本身发展的规律。医工交叉的人才涉及到两个不同的学科,这其中不仅有学科之间的差异,还有问题思考方式、语言通约等差异,因此人才的培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人才培养,以项目为纽带来推动人才的培养以及医工交叉队伍的构建。最后,我们还应该在机制体制上有所突破。机制和体制在这个过程当中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科研热情,释放大家的能量。

  茆顺明:在过去关于中医仪器的装备是非常少的,如今发展中医药被提到很高的战略高度,我认为它的发展机会是很大的。我认为中医可以尝试去借鉴原来西医关于医疗仪器的思想,以此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理念与理论。随着医疗的发展,在我的理解里,西医的探索可能一直到细胞就很难再深入了,但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上,它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们以现在很受关注的脑健康领域为例,脑科学可以说是目前所有医学的终点,我们发展脑科学把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整合在最高境界。在西医领域,现在所有的医疗设备在脑科学的研究都是围绕着神经系统。但这里有一个瓶颈,我们在神经系统看得见神经,但我们看不见精神。因此我们现在会希望打破神经和精神之间的屏障,在精神领域能够有所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医的理念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里有很大的先进性,我们在这方面越来越觉得它的价值很大,它可以解决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

  茆顺明:中医的医疗仪器发展的机会很大,我们不能局限于过去的针灸、拔火罐等传统方式。很多西医的医疗仪器可以在中医的思想下变成中医的医疗仪器。例如CT核磁,它可以在影像里面为中医理论去服务。我们讲五脏六腑、七经八脉十二经络等,完全可以用西医的设备去做好测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医的理论。

  茆顺明:我们从标准看,西医的发展历程一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指导,而在中医方面,它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这种小范围的传播,它是没有标准的,所以这也是中医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如果说我们把它量化了以后,中医有标准了,那么在面对全世界传播这一中医文化时,它才更有力量,更容易被世界所认可。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