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上海高质量发展之浦东引领路径:科技创新重产业化、基础研究重突破、先进产业重示范

Writer: admin Time:2023-07-12 Browse:130

  为展现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高质量发展在申城”采访团近日走进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两年来,目前《浦东新区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实施方案》450项任务中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有413项,占91.8%,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落地。未来将强化改革引领、开放引领、创新引领、功能引领和发展引领。

  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表示,拼经济、促发展是浦东新区今年工作的主基调和中心任务。接下来,浦东新区将持续提升“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的能级,浦东新区政府还将就“四大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进行新的举措和政策的发布。

  采访团首站来到位于浦东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该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对记者表示,学术到产业之间存在被称为“死亡之谷”的鸿沟,背后的原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工已经非常细,没有一个人既懂学术又懂产业,做学术的人不一定理解产业的需求,把一个科学家变成企业家是非常难的” 。

  谭瑞琮认为:“跨越鸿沟,需要有合理的资源整合配置,包括资金、人才团队、市场等资源。国创中心不是想办法把一个科学家变成企业家,而是提供一个平台,通过给科学家资金、政策、专业化的培育,整合相关的团队和资源跟其匹配,使得其能够快速从学术走到技术和产业。”

  据悉,长三角国创中心于2021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是国家科技部批复、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江苏、浙江和安徽相关机构共建的综合类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长三角国创中心定位于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将国家战略部署与长三角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以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与转化服务,服务区域企业创新转型发展。

  谭瑞琮介绍,国创中心通过开展团队控股、混合所有制的研发载体建设;实施项目经理制引进人才,并通过“拨投结合”等方式,支持引领性、颠覆性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实现产业化,同时支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类项目。接下来,国创中心将继续在长三角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化研究所或者重大集成创新平台,推动长三角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截至2023年7月1日,国创中心已在上海和江苏布局建设了94家专业研究所,拥有研发人员近15000多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超9000项,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与长三角地区335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解决企业技术需求超过460项,合同金额约14亿元;通过“拨投结合”方式培育孵化65个重大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其中9个项目达成研发目标并实现A轮融资,加速技术向产业转化,推动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采访团第二站来到位于浦东张江科学城的李政道研究所。走入研究所,巨型玻璃穹顶下,长达600米的长卷映入眼帘,长卷以屈原《天问》开篇,再现大爆炸以来的宇宙历史和人类对宇宙演化规律的求索与认知。

  该所副所长丁洪告诉记者:“我国基础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尚处于别人出题我们回答的阶段。今天,我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已达世界第二,基础研究也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并逐步在部分领域开始‘领跑’的阶段,我们不能再一直做别人‘出题’的基础研究。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在根本性科学规律的认识上实现重要突破。”

  据介绍,李政道研究所于2016年11月成立。历经六年建设,形成了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量子基础科学三大研究方向,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根本性科学规律的探索上作出重要贡献,是李政道研究所的初心与使命。

  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张江本部重点建设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平台、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平台与拓扑量子计算实验平台等综合性基础研究设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科研版图,启动四川锦屏2400米埋深的PANDAX暗物质和中微子探测装置、青海冷湖JUST光谱望远镜、海南南海3500米深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等三个前进观测基地的建设,准备从被动、主动、演生三个维度开展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截至2022年底,李政道研究所已汇聚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全职科研人员80人。其中,世界级科学家11人,李政道青年学者27人,博士后41人。全职学者全部有海外一流机构留学或科研经历,国际学者占比近40%,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高度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丁洪表示,李政道研究所的发展愿景是,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用3个五年时间,在“物质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形成的规律”根本性科学问题的探索方面作出重大突破,在极端物态前沿研究领域形成上海学派,力争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将李政道研究所建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所。

  第三站来到位于浦东金桥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这里是国内首个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自动驾驶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首期里程29.3公里,也是目前上海风险等级最高的开放测试道路(总体被评为3级,最高4级)。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向百度智行、AutoX安途、小马智行3家企业发放了首批15张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标志着自动驾驶汽车进入了无人化测试阶段。

  小马智行中国区公关负责人戴敦峰对记者表示:“按照浦东相关条例,从道路测试到示范应用,单车要积累1500公里以上,从示范应用到示范运营,单车的里程要积累到5000公里以上。不久的将来,首批示范运营的‘无人车’就有望在浦东街头现身了。”

  2023年2月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下称《创新应用规定》)正式实施。上海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瑜向记者介绍,金桥测试示范区作为应用落地承载区,为更好地满足“未来车”产业创新应用需求,将在相关管理部门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开放测试区域范围,重点围绕金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带“金色线路”,推动构建“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五大特色应用场景”。

  在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方面,一是道路测试车辆监管平台,响应《创新应用规定》中政府对测试车辆的监管需求;二是车路协同云控服务平台,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发展战略,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精细化V2X(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数据服务。三是开放大数据科技创新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研发环境及真值数据集,并且支持开展虚拟仿真测试、通讯性能测试、信息安全测试等,支撑技术研发及产品迭代。

  “四是数字孪生运营管理平台,提升示范区的数字化管理及服务能力。在场景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包括自动驾驶出行、无人小巴接驳、自主泊车及停车服务、车路协同信息服务以及无人装备五大应用场景。助推企业实现从道路测试向示范运营和商业化运营的全链条发展,形成商业闭环,打通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林瑜表示。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