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中国教育报:大学生科技创新如何迈过三道坎

Writer: admin Time:2023-07-23 Browse:151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大赛在天津刚刚落下帷幕,作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3000多名师生前去观摩参战。赛事期间,有关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的发展走向、成果转化、科技创业等热点话题引起的热切关注,似乎比赛事本身更能启发人们思考,多方关注学生科技创新。

  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奚广庆已经连续7年担任“挑战杯”竞赛文科类作品评审的常务副主任。与前两届相比,他的总体评价是这一届的作品水平有显著提高,展现了大学生研究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坚持独立思考、勇于另辟蹊径等令人喜悦的新特点。“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历史进程中的成长进步和时代风貌。”奚广庆说。

  “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深入群众,反映他们的疾苦,关心改善民生,这是参赛作品一大特点,给更多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奚广庆说。比如,清华大学的“城市公交自动化无障碍站台”,就是专门为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残疾人发明的设备。代表队的闵俊说,他们在寻找项目时,就想一定要结合社会需求,后来发现北京公交车上虽然设有残疾人专用区域,但坐轮椅上车还是很不方便,因此,这个发明就诞生了。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院士方道曾也多次担任大赛评委,今年参赛作品给他最强烈的感觉是,多数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比过去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比如,学生作品关注智能停车场、点钞机效率、家庭健身、环保节能等方面,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这个特点是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完备、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直接相关的。”

  当然,评委们也发现了一些作品的不足,比如,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敢创新,人云亦云;有的急功近利,学风浮躁,过度包装;有的盲目套用西方公式解读中国发展等。还有一些制作类作品成本比较高,虽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但却没有申请专利进行保护,显示出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弱。

  好的创新作品诞生后,还要迎接能否变成现实生产力的考验。每年“挑战杯”竞赛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学生科技作品成果转化。在第十届比赛决赛期间,会期的第四天是学生科技作品及成果转化的洽谈会,但在那一天,组织方原来安排的洽谈会成了某几个企业的展示会,而在展示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已经忙着打包运走自己的作品。

  经过多方联系,记者了解到,参与本届比赛决赛的近千余件作品目前还未找到“婆家”,比赛期间只有两个项目接到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其中一个是郑州大学就“太阳能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系统”项目,与河南省郑州一家能源电子公司签署了技术合作开发协议,合作开发金额不少于1200万元;另外一个项目还只是合作意向书。

  但有一位评委告诉记者,有些“大单”其实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就是企业投入研发资金,学校解决技术难题,实际上已经到了产品验收阶段,只不过是在竞赛期间唱了出“双簧”。

  为什么学生的科技作品难以市场化?对此,方道曾认为,“挑战杯”学生作品开发的研发周期短,只有两年的时间,难以商品化,要求他们的作品马上投入生产一线,不太现实;另外,学生们身处校园,不具备把作品商品化的精力和能力。

  企业不重视研发,风险投资缺乏独到眼光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方道曾认为,学生作品中也不乏很好的创意,但离真正的产品还有一段距离,如果要投入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要经过再实验、再投入的阶段,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意识还比较薄弱,风险投资市场不成熟,再加上有的学生作品制作成本比较高,因此难以获得大量的研发资金。

  但同时,方道曾认为,科技作品的创新价值不会因为成果未转化而被贬低。比起在生产线上创造价值,“挑战杯”比赛更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研贴近建设需要的习惯,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催生出一批科技创新企业,“挑战杯”竞赛决赛期间,主办方还特地为选手们准备了有关创业方面的系列论坛。

  南开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一直致力于大学生创业研究。他在比赛期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论坛上,提到一项调查:他的学生追踪了从1998年至今156名四川大学生的创业实例,统计显示,如今已失败的占83.97%,实现初始运营的占10.9%,成功的仅占5.13%。他们进行了创业失败的阶段性分析发现,在创业开办时就失败的高达69.47%。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很容易走向失败,而且大多是“胎死腹中”或“早年夭折”。

  在导致创业失败的关键因素上,缺乏创业技能、缺乏创业商机、缺乏创业企划是位居前三位的主要因素,缺乏资金则排到了第四位,其他依次是不能整合资源、缺失团队建设等。

  “相对于国外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萌芽阶段,只有很少的试点学校有创业教育课程,并且没有统一或权威的教材,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流于形式等问题。”张玉利说。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学校主要不是培养科研教学人才,而是培养走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人才,甚至独立创业的人才。”奚广庆认为,高校不仅应该加强创业教育,还应当调整课程结构,精讲学理,增加社会实际知识的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公共关系、融入社会群体等多方面的意识和本领。(本报记者赵秀红)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