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多地打造高能级重大科创平台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

Writer: admin Time:2023-11-28 Browse:63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形成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城市实践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日,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细则》,提出全力打造高能级重大科创平台,明确重点支持对象,5年内省级财政投入不低于5亿元。

  事实上,不仅是浙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包括河南、上海、江苏常州、内蒙古包头等地都释放出发力建设科创平台的信号,瞄准“重大”“高能级”“一流”等关键词,纷纷加码资金支持,其中河南省财政下达资金7.1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其中在支持一流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专项经费就达5.5亿元。

  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大创新平台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企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对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带动区域提高创新能级,相关财政政策的支持将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创新企业主导或参与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重点领域依托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建立创新科创平台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破除协同创新壁垒。

  2006年,浙江提出“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至2020年,浙江省宣告这一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浙江将下一阶段目标瞄准为:“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所高级工程师陈知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浙江科技创新成就斐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市县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和产业两张皮依然存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期,切实有效全面提升浙江创新能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陈知然表示。

  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创新机遇期?今年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省长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围绕这一路线,浙江提出要具体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战略人才力量集聚提质等六大行动,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升级版。

  在近期2023年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表示,下一步,浙江要在已有基础上,把工作重心放到发挥已布局平台的作用、加快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上来。

  陈知然分析指出,在浙江的探索中,以科创走廊为支撑、实验室为主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为重要支点,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的布局已经明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重大科创平台的聚智引才、攻关创新作用,将有力推动区域提高创新能级,赋能浙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通过财政力量,再度加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此次新政还提出,将根据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谁来投、怎么投”和省市县投入比例,根据重大科创平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给予精准支持。

  事实上,今年以来不少地区也出台了多项补贴措施,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抢抓科创机遇。

  3月21日,江苏常州正式出台《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2.0版),在建平台、提能级、筑强创新策源功能上支撑力度进一步提升,其中,新政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

  3月24日,在临港科创大会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布科创政策3.0版——“科创政策20条”,包括获批国家实验室奖励1000万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奖励500万元;配套资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等。

  除了长三角地区,近期很多其他省市也提出要支持科创平台的建设。比如,日前,河南省财政下达资金7.1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其中在支持一流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下达专项经费5.5亿元,支持嵩山、神农等8家省实验室建设运行,专项用于省实验室开办及研发费用相关支出,确保创新平台尽快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3月20日,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在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下,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3.09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自“十三五”以来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业内专家认为,通过对平台基本建设、设备经费、人才引进、科研经费、过渡期房屋租赁费用方面的支持,将进一步提升科创平台的高端技术产品研发能力,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同时,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与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方向与关键环节,汇聚有限财政科技资源,精准持续发力。

  近年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地布局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推动下,一大批企业在科创平台助力下驶入转型发展“高速路”。

  从浙江来看,根据浙江省科技厅的统计数据,2017-2022年,通过实施两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从0.9万家增加到3.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万家增加到9.8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42.3%提高到64%,成为主导产业。

  “科技创新支撑浙江企业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更多更好地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不断迭代创新,很多成为产业链‘链主’企业、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李中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李中海看来,当前企业从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转变成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说明我国越来越多的产业细分领域进入全球领先水平,进入产业链供应链高端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自身发展需要,开展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甚至开始在“无人区”探索,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陈知然也指出,当前,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牵引、以交叉融合为方式成为科技革命的主要形式,深圳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多年来,深圳采用市场需求牵引科技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市场化创新机制灵活,企业家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往往先了解市场需求的产品,再运用跟随模仿、技术引进、合作创新、降低成本等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经济规律去组织创新。”陈知然表示,这样的市场需求牵引创新模式,更易于把创新转变成经济活动。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有超过23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出华为、比亚迪、大疆创新、腾讯等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韧性的龙头企业,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无人系统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正进一步突出,从企业自身来说,不断加强科技投入,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所在。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灵伴科技是一家研发创新驱动的技术型企业,核心的研发方向是 AI + AR。杭州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企业团队60%左右都是研发和技术人员,未来企业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招募更多的技术人才,通过不断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研发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方面获得更多的成果和优势。

  不过向文杰也坦言,对企业来说,科技投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需要科技企业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希望在政策引导下、平台赋能下,有更加明确和清晰的发展方向,获得更多发展的动能。

  李中海指出,从地方发展角度来说,长远来看,政府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硬科技企业,支持科技人员携带技术成果创业,壮大高科技企业群体。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进入产业链供应链高端环节。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担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

  “要构筑企业融通创新生态,释放龙头企业研发能力、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优势,激发中小企业的需求快速响应、产品快速迭代和低成本试错等潜能,加大政府产业配套合作、技术创新、资本加持等全方位支持力度,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陈知然表示。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