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中国的科技创新

Writer: admin Time:2023-12-02 Browse:53

  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因为中国还没有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回望这些年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崛起,靠的主要还是对能源、土地和金融等资源的占有甚至垄断;维持这些要的不是科技创新而是政府关系,不进行科技创新也不会损失什么。说到底,企业仍然缺乏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

  中国的科技创新还缺什么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因为中国还没有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回望这些年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崛起,靠的主要还是对能源、土地和金融等资源的占有甚至垄断;维持这些要的不是科技创新而是政府关系,不进行科技创新也不会损失什么。说到底,企业仍然缺乏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已隆重闭幕。与以往的历次科技大会一样,党和国家领导人再次强调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心。但与以往的大会不同的是,在这次会议上,领导人的迫切心情不言而喻。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还不是一个创新型国家。这不仅仅是因为领导人自己承认,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可以看到,从日常应用的手机到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型工业设备,再到基础科研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不但原创的桂冠很少落到中国人头上,就是追踪模仿的高端产品或最高引用论文,也与我们的企业或科学家有一定距离。那么,中国比起“创新型国家”,到底还欠缺些什么呢?是投入不足么?相信在具体项目上感到钱不够花,这是科研工作者永远的痛。但就总体情况而言,中国的研发投入不但可以傲视所有发展中国家,就是与老牌科技大国相比也不算少。去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了8600多亿元,有人估计,按照现在年均两位数的增长率,到2015年全国科技研发经费将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2400亿美元),考虑到货币升值的影响,届时中国的科研投入可达3000多亿美元。美国全国的研发经费在20114000多亿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2015年后不久,中国的总科研经费就可以跟美国相当。是政策不到位么?事实上,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后,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一下子颁布了几十项政策或指导意见,从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到研发补贴,从增加人才引进到科技资源共享,单纯从政策扶持而言,可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各国支持研发的各项政策。是中国企业实力不够么?这曾经是一个很大问题,但如今,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主力军之一,许多大型国企已经在世界500强的多个领域中名列前茅。我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访学时,接待、接触和见识了多个中国大型企业代表团,只是到这个新技术的摇篮去学习取经的多,收获了技术回来的却鲜有见到几个,更不要说像美日韩企业那样,在这里设立科研经费,让MIT的科学家进行前沿性探索。那么我们到底欠缺什么?这一点其实在领导人的讲话中有很清楚的表述。在其创新大会的讲话中表示:要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要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要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要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建设规范的知识产权市场。说到底,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没有形成。而事实上,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着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个比较成功的科技企业,没有得到各种类型的政府支持,包括白给钱的经费支持。那么,何以企业还难以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呢?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或政府投入不足已经很难解释这一点。根本的解释,是企业仍然缺乏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要想让企业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核心第一在于科技创新比起其他条件更能够支持企业利润的增长;第二在于如果不搞科技创新,企业将受到市场以及体制的惩罚。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年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崛起,其支撑力主要还是来自对包括低价熟练劳动力、矿产、能源和土地以及金融等资源的占有,甚至是垄断和排他性占有(特别是对大型国企而言)。其中,除了低价劳动力,维持其他各种资源的占有,首先需要的不是科技创新而是政府关系。反之,不进行科技创新并不会导致这些资源的丧失。就国企而论,每次国资委会议上都把科技创新喊得震天响,但你见过哪个企业老总因为没有实现真正的创新而被打板子、企业被吊销什么许可证么?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搞定国企或者国企的政府老板来获得这些资源,得到的回报恐怕也胜过累兮兮地搞研发。当然,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专利报表、生产程序和工艺环节上的创新还是硕果累累的。国企或得到政府支持的高新企业需要利用前者交差,民营企业则需要利用生产工艺与程序的创新维持低成本的量化生产。我们不是否定生产工艺与程序创新的意义。而且,真正实现了这些领域创新的,目前还只有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只是,这些行为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还相距甚远。技术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