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安徽农业大学: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引擎”

Writer: admin Time:2023-12-10 Browse:109

  植物病虫害防治、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瞄准农业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积极探索“激发创意、拓展平台、注重过程、目标导向”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点燃了师生科技创新的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项目。

  政策支持、氛围营造是激活师生创新创业动力的关键。“我一直对创新创业很感兴趣,入选生物类创新实验班后,加入了张应烙老师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吴菲说。

  她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青霉素’——白蚁共生菌来源的新型特境微生物杀菌剂研究”项目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这个项目获得了全国特等奖,实现了学校在“挑战杯”赛事中的新突破。

  她提到的生物创新班,连同“基石”创新班、“生泰尔”创新班、青年农场主班,统一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班”。学校每年都会选拔有浓厚学术研究兴趣和强烈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尽早深入实验室,加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团队,以参加导师课题的形式开展科学研究,为产出创新成果奠定基础。

  为充分调动师生及学院积极性,学校还构建了融“监管、服务、资金、激励”于一体的四维运行保障体系,印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高水平竞赛激励办法》《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将竞赛与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推荐免试研究生”“毕业设计”等有机融合,与教师工作量、奖励以及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对获最高奖项的第一指导老师直接破格晋升。

  “学校将重要赛事最高奖项的指导老师作为破格申报教授的资格条件,并给予10万元绩效奖励,极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作品指导老师王韦韦说。

  学以致用,是一个好项目的前提。学校鼓励师生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抓准、深挖一个方向持续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可转化可推广的项目。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项目《逐梦青农人——黄淮海小麦提质增效公益服务团》,就是深挖出来的“好项目”。

  2014年,许辉参加学校组织的下乡调研,当看到太和县一农户因小麦大面积倒伏,跪在地里掩面抹泪时,内心被深深触痛了。在了解到赤霉病、倒春寒和倒伏等小麦“癌症”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农户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农户做些什么。

  2017年许辉加入青年农场主班,在老师的支持下,创立了“黄淮海小麦提质增效公益服务团”,团队依托国家育种实验室,下沉一线,聚焦赤霉病等小麦“癌症”问题,从“种、播、管”等关键环节入手,历经几次失败,终于实现小麦赤霉病发病率降低67%、秸秆腐解速率提升40%,同时还实现了化肥农药双减,小麦茎秆强度提高。自服务团成立至今的5年,推广良种良法覆盖面积达2682万亩,示范地每亩减损增产50斤。

  如何让优秀的项目从学校走向市场,从实验室走向公司,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

  褚芮希,动物科技学院2021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终审决赛入围者。

  虽然学的是动物医学专业,但她对化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一时加入理学院叶盛老师的科研团队后,她了解到新型复合纳米材料在光治疗中的研究是近年来纳米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的背景,褚芮希和团队成员研究出了具有高效光治疗性能的复合纳米材料,体内外实验证实该材料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炎症情况有着明显的改善。

  “依托学校的大学生创客空间,我注册了合肥芮芮草生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褚芮希说,“将光热、光动力技术和新型纳米材料联合用于治疗动物医学炎症问题,在临床转化中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我们会一直研究下去。”

  合肥若蓓丝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杨柳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蜂采蜂产品……在安徽农业大学,将参赛项目培育孵化并注册公司盈利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

  学校建成总面积5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成立创基金60万元,常态化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路演、创客沙龙、创业训练营等培训活动,为学生配备创业导师,提供创业咨询辅导,成功孵化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三等奖以上项目60余项,注册公司35个。

  “学校将继续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高校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强农先锋、社会英才。”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庆亮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植物病虫害防治、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瞄准农业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积极探索“激发创意、拓展平台、注重过程、目标导向”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点燃了师生科技创新的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项目。

  政策支持、氛围营造是激活师生创新创业动力的关键。“我一直对创新创业很感兴趣,入选生物类创新实验班后,加入了张应烙老师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吴菲说。

  她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青霉素’——白蚁共生菌来源的新型特境微生物杀菌剂研究”项目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这个项目获得了全国特等奖,实现了学校在“挑战杯”赛事中的新突破。

  她提到的生物创新班,连同“基石”创新班、“生泰尔”创新班、青年农场主班,统一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班”。学校每年都会选拔有浓厚学术研究兴趣和强烈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尽早深入实验室,加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团队,以参加导师课题的形式开展科学研究,为产出创新成果奠定基础。

  为充分调动师生及学院积极性,学校还构建了融“监管、服务、资金、激励”于一体的四维运行保障体系,印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高水平竞赛激励办法》《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将竞赛与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推荐免试研究生”“毕业设计”等有机融合,与教师工作量、奖励以及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对获最高奖项的第一指导老师直接破格晋升。

  “学校将重要赛事最高奖项的指导老师作为破格申报教授的资格条件,并给予10万元绩效奖励,极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作品指导老师王韦韦说。

  学以致用,是一个好项目的前提。学校鼓励师生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抓准、深挖一个方向持续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可转化可推广的项目。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项目《逐梦青农人——黄淮海小麦提质增效公益服务团》,就是深挖出来的“好项目”。

  2014年,许辉参加学校组织的下乡调研,当看到太和县一农户因小麦大面积倒伏,跪在地里掩面抹泪时,内心被深深触痛了。在了解到赤霉病、倒春寒和倒伏等小麦“癌症”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农户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农户做些什么。

  2017年许辉加入青年农场主班,在老师的支持下,创立了“黄淮海小麦提质增效公益服务团”,团队依托国家育种实验室,下沉一线,聚焦赤霉病等小麦“癌症”问题,从“种、播、管”等关键环节入手,历经几次失败,终于实现小麦赤霉病发病率降低67%、秸秆腐解速率提升40%,同时还实现了化肥农药双减,小麦茎秆强度提高。自服务团成立至今的5年,推广良种良法覆盖面积达2682万亩,示范地每亩减损增产50斤。

  如何让优秀的项目从学校走向市场,从实验室走向公司,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

  褚芮希,动物科技学院2021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终审决赛入围者。

  虽然学的是动物医学专业,但她对化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一时加入理学院叶盛老师的科研团队后,她了解到新型复合纳米材料在光治疗中的研究是近年来纳米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的背景,褚芮希和团队成员研究出了具有高效光治疗性能的复合纳米材料,体内外实验证实该材料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炎症情况有着明显的改善。

  “依托学校的大学生创客空间,我注册了合肥芮芮草生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褚芮希说,“将光热、光动力技术和新型纳米材料联合用于治疗动物医学炎症问题,在临床转化中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我们会一直研究下去。”

  合肥若蓓丝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杨柳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蜂采蜂产品……在安徽农业大学,将参赛项目培育孵化并注册公司盈利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

  学校建成总面积5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成立创基金60万元,常态化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路演、创客沙龙、创业训练营等培训活动,为学生配备创业导师,提供创业咨询辅导,成功孵化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三等奖以上项目60余项,注册公司35个。

  “学校将继续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高校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强农先锋、社会英才。”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庆亮表示。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