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成立三年山东产研院深刻诠释“创新”

Writer: admin Time:2023-12-29 Browse:185

  今天,“创新”成为全社会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在大多数人看来,创新首先是思维活动。在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看来,创新的第一属性是实践活动。

  2019年7月30日,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撑下,山东产研院揭牌成立。

  三年来,作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山东产研院用实践深刻诠释着“创新”二字。其培育前沿产业、服务战略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化项目遍布全省16市。

  结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山东产研院在成立之初即明确了产业创新布局,即培育前沿产业、服务战略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信息与智能融合、微纳与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绿色与健康四大领域,空天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微纳制造、关键零部件、工业数字化、高端装备、机器人、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环境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过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安全、现代农业等15个技术方向创新布局。

  三年来,山东产研院创新转化项目遍布全省16市,与全省300多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开发合作,服务社会企业超过1000家,为社会企业培训各类人才2万多人次;与100多家山东省外大学、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设北京创新中心、长三角创新中心,储备项目超过500项,集聚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与职业经理700多人;组建风险投资基金超过70亿元,2021年山东产研院天使投资项目占全国投资山东项目总数的50%;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孵化的产业生态,今年一季度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

  截至目前,产研院累计建设创新转化机构80家,实施创新项目超过360个,创新转化技术近3000项,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4000人,建设9个公共技术平台,投资孵化衍生高科技企业近300家(其中12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IPO上市),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00亿元。

  倒退几年,“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开始走进人们视野,但即便很多研发机构负责人心里也直打鼓,“四不像”能否行得通?站在山东产研院成立三年的时间节点,院长孙殿义以丰富的创新实践对“四不像”作了解读。

  他分析,所谓“四不像”,一是由政府举办,必须在党和政府的绝对领导下,确保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确保各项重大改革措施与举措落到实处,确保必要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确保商业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但它又不是政府,没有行政级别,没有主管部门,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实现政事分离,自主运营,职业化管理。

  二是它像大学一样向社会输送人才。产研院建制化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团队,包括专业技术团队、管理、商业运营团队,山东产研院还培养研究生、培养职业经理人,但是它与大学的创新理念不同。大学需要完全自由的创新环境,激发原始创新的源头。山东产研院则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目标导向,开展定制化的技术开发,同时承接大学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山东产研院与省内的8所理工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还同清华、哈工大、南洋理工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开展科技合作,从大学获取源源不断的原始创新资源。

  三是它又不同于传统事业性质的科研院所。虽然科研机构都开展明确目标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传统科研机构更关注技术驱动的创新,更关注国家战略层面长远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更关注追求关键技术的性能、指标的突破,技术水平的提升。但是山东产研院更加关注市场导向,坚持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的唯一标准,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解决系统化、工程化、产品化问题。同时山东产研院与国有科研机构的国家战略任务紧密衔接,承接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的技术外溢与市场延伸。

  四是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同时山东产研院拥有投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像企业。但是它又不是企业,目标不同。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山东产研院更关注山东经济社会产业的创新发展,以企业和创新创业者为本,通过系统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构建技术体系,助力创新创业者和广大社会企业实现商业成功,培育产业可持续育成与创新发展生态。山东产研院同时被赋予产业创新创业投资功能,并通过创新集聚更多社会市场资源,支持创新。

  在培育前沿产业生态方面,山东产研院重点布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工程。

  空天信息是山东产研院首先布局的未来产业,重点建设齐鲁天基互联网+遥感卫星系统(简称齐鲁卫星)、高精度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简称未来导航)两大空天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形成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基础平台,围绕上游传感器及其关键器件部组件、有效载荷,中游平台、系统集成、测试验证,下游芯片、软件、数据管理与开发、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智慧农业、安全管理应用等全产业链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创新实践,培育产业集群。产研院已投资孵化空天信息产业高科技企业10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0亿元,2021年实现营收总额超过1亿元,在国内形成空天信息商业化竞争综合比较优势。

  智能化是全球化产业变革的浪潮,不可阻挡。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已落地济南起步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成立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由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单位共同组建。中心还将建设泰山机器人实验室,组建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集聚全球优质科创资源,聚焦特种作业环境替代人、智能化医疗、空天智能装备、微纳机器人等重点方向,构建全链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世纪。山东产研院面向生物制造与生命健康,聚焦生物工程、医学工程两大产业技术领域,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转化研究。与济宁邹城合作共建合成生物聚合平台,开展工程化技术系统集成验证,支撑产业化;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研究所、德国生命医学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医学工程研究所,建设CDMO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转化与系统集成验证研究与开发,目前一大批项目正在推进转化。

  坚持问题导向、洞察山东产业需求是山东产研院产业布局的核心。山东制造业有优势,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需要突破,战略产业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2022年初,济南的一个数据让国内业界同行震惊。2021年济南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193.9%增长率位列全国“产业成长率”第一名,其背后是山东产研院集聚、孵化IC设计主体企业14家,累计研发投入超15亿元,引进、培养IC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00人以上,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超11亿元。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今年第一季度,山东产研院集成电路设计工业产值已经超过11亿元。

  面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缺少核心知识产权与关键制程工艺的紧迫需求,山东产研院微电子所致力于提供一站式芯片设计制造IP与制程工艺解决方案,提升集成电路制造的自主能力。技术团队已完成0.18微米至28纳米工艺流程优化实施方案,完成133项工艺模组核心技术整理,与3家代工厂开展工艺开发。

  微纳系统技术与工程实验室(MEMS平台)是山东产研院布局MEMS产业,面向传感器研究和设计开发机构建设的微纳制造工程实验室。总投资2亿元,设计年产1万片晶圆,主要解决传感器设计到量产之间的关键工艺问题,能为山东传感器和微纳制造领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省内微纳制造生态。

  发挥山东轨道交通装备优势,山东产研院前瞻布局超高速电磁驱动技术创新体系与科学试验平台。面向关键材料,依托山东在化工、玻璃和金属原材料基础优势,建设电子信息材料研究所,与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合作,重点发展芯片封装、OLED面板、高频电路板等“卡脖子”材料。

  绿色技术、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山东产研院正在实施的360多个创新项目,涉及各行各业,新的项目也在每天涌现。

  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去年在山东落地投产,这项“黑科技”能够让玻璃、瓷砖甚至帐篷、衣服等变为太阳能发电站,转化率接近于传统的晶体硅光伏发电组件,同时在色彩上实现突破,太阳能板不再是我们印象中单调的黑色。

  这一前沿突破性技术由王耀明博士研发,但除了技术,这位中科院走出来的博士几乎“一无所有”,4万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由地方政府提供,第一笔创业资金接近2000万元绝大部分来自山东产研院。

  引进该项目的山东产研院济宁分院院长王东升表示,高科技是高流动性的稀缺资源,在招引项目时,财力雄厚的南方省市更有优势。如何扬长避短?那就是让科研团队做主人、当大股东。从国际惯例来看,科技型企业在初期高度依赖技术团队,因此要给予充分的创业空间和创新土壤,让他们“当家作主”,扎下根。但并不是投完资就放之不管了,10%的精力引项目,90%是做投后服务、后期培育。

  2021年,王耀明团队接到大订单,流动资金一时吃紧,山东产研院济宁分院立即追加投资8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今年他又上了新项目轻质光伏组件,资金不足,产能受限,大量的市场订单不敢接。很快,5000万元的基金投资即将到位。

  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同频共振,形成市场化、法制化的可持续创新生态。哪个链条不完善、哪个环节缺失,都无法跨越技术商业化的“死亡之谷”。三年来,山东产研院组建风险投资基金超过70亿元,2021年山东产研院天使投资项目占全国投资山东项目总数的50%。济南基金业协会会长高东表示,山东产研院有一套完整的创新生态,储备未来产业,提前布局赛道,其得天独厚的判断力,有底气布局外界投资人看不到、看不透的产业,敢投早、投小,而且成功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山东产研院成立之初即明确了“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唯一标准”的理念。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山东产研院调研时,对这一理念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标准,这充分说明创造价值是创新的本质特征。要让国家战略布局与地方创新转化体系有机地衔接、融合,提高国家创新整体效率与效能,支持依托山东产研院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技术创新中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