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上升4个位次!济南位列全球科研城市第32名创新之力超“燃”!

Writer: admin Time:2024-01-13 Browse:111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1月10日,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关于“创新”的亮点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过去一年,济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88%,预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100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6.53亿元、居全省首位。

  回望2023年,济南驰而不息、愈加坚实的创新步伐催人奋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5年全省第一,在《自然》杂志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居第32位。而此前《自然》增刊《2022自然指数—科研城市》的数据显示,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济南位列第36位。

  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创新基因”渗透到城市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创新生态不断塑强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数字是最好的证明: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电磁橇轨道、放射性药物转化平台相继建成,首家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正式获批,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加速器2家、众创空间16家……

  今天的济南,始终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处处可以感受到创新的气息,听到创新解难题、促发展的故事。创新千帆尽举,正有力引领着济南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在科技创新的竞赛中,济南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蓄力跑出加速度。

  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稳居全省首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全市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家,省实验室3家、省重点实验室11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0家,院士工作站272家。全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已备案71家,组建科研团队200余个、吸纳青年科研人员5000余人。

  丰富的科技资源、完备的科创平台,让济南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实现“科研梦”的理想之城。被列入省、市多个重大战略发展规划的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植物基因编辑、轻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先进技术领跑国内,甚至打破国际垄断。济南超算科技园内聚集了包括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泉城省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去年1-8月园区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济南提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其中的“新”,就是加快建设创新涌动、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强省会。2023年年初举行的全市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济南要聚焦十个领域发力,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求突破”。如今,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布局,济南正加快成为高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3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之年。济南积极发挥省会“龙头”作用,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好于全国、好于全省”的势头。其中创新的作用十分关键。

  在黄河北岸,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寄托着济南“千年一跨、拥河发展”的历史使命。

  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两年多来,起步区引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优质项目162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进入“成形起势”的关键时期。前不久,《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成为指导未来5年示范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可以想见,示范区的率先引爆起势,将更好引领城市副中心高质量规划建设。

  创新赋能,过去一年,济南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等六大产业共同体加速壮大,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能级提升,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中国算谷产业园、明湖国际细胞产业园等高能级园区建设全面提速,济钢卫星总装测试基地开工建设,精密锻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新培育独角兽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济南十分清楚自身的潜力所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比如,以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成覆盖城乡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齐鲁二号、三号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全省首个自主可控的遥感卫星基础设施——齐鲁卫星星座初步建成,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实现后来居上的跨越发展……

  谋篇布局之下,济南产业能级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加速崛起,未来产业突破发展,城市迸发出蓬勃向上的创新活力。

  自2021年11月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济南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全力打造科创金融体系,不断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科创+金融+产业”的融合模式逐步走向纵深,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组创新数据,令人振奋。济南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了“科创贷”“投联贷”“科融贷”等68项科创企业专项信贷产品,实现融资支持102亿元。建立了涵盖“人才贷”“人才担”等专属产品的“人才有价”金融创新体系,全市“人才贷”累计备案金额达6.97亿元。2023年评定首批科技支行10家、科技金融特色机构9家,预计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700亿元,中央科创区获评省创业投资集聚区。

  金融活水浇灌下,代表新动能、高科技的企业纷纷涌现。自试验区获批以来,累计上市企业11家,其中科创板1家、创业板4家、北交所2家,这7家均为科创型企业。

  作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试验区建设带来的便利,也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截至去年10月末,济南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212万个,累计交易986.46万笔、金额44.5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的商户门店累计达30.34万个。去年数字人民币总交易额突破63亿元。

  除了获批国家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外,济南还获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等国家级试点资格,推动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等一批重量级金融科技研发机构落户,构建了“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多元融合的科创企业授信评价体系,实现了知识产权和人才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数字化。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始终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济南以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乘数效应越来越显著——

  “打造全省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城市,率先建成数字先锋城市”,全面推进数字济南建设,是推进济南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过去一年,数字济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4+N”建设体系全面定型,整体智治框架搭建完成,基本建成全市通用共享的“数据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19%以上,新增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济南跻身数字生态总指数全国十强。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济南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率先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评定分离”制度、招标计划提前发布等改革举措,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内生动力加快释放。过去一年,上线国内首个政务服务云大厅,309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智慧受理、在线帮办,全市经营主体超过154万户,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人才是关键。针对不同层次人才,济南实施了“顶尖人才集聚工程”“高端外专集聚工程”,打造院士专家工作站、人才工作联络站。高标准举办首届“海右人才节”,创新推出人才政策升级版“双30条”(2024版),印发实施《济南市新就业形态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等,全面构筑起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第六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引进院士团队12个,全市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97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73万人,获评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2024年,济南将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紧盯发展所需和未来所向,加快集聚更多高端高质创新资源,为省会高质量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00家;多元化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93%;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着力营造良好“双创”生态,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今天的济南,从广袤沃野到清泉大河,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要素热切涌入,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期待“创新济南”不断实现新的跃升!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