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Writer: admin Time:2024-02-13 Browse:131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入了三跑并存(跟跑、并跑、领跑),领跑和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围绕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与成就,万钢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等5位科技工作者在发布会上从不同角度作了解读,并同与会记者分享了一个个鲜活的创新故事。

  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涌现出一批以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飞机为代表的重大成果,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在若干重要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

  复兴号成功商业化运行,全国高速铁路里程已经占全球总里程60%以上。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发电量居世界第一,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占全世界50%以上。发布会公布的简单数字背后,反映出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巨大优势。

  如今,中国的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领域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深地探测、干细胞、基因编辑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移动通讯、集成电路、数控机床、核电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跨越。我国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国际科技论文总量比2012年增长70%,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第二十位升至第十七位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

  万钢介绍,科技部致力于打造创新体系,打通创新链,进一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转化中介机构加快发展,各类技术交易市场超过1000家。万钢说,2016年我国高校服务企业社会获得的科研经费达到1791亿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额达到130.9亿元,比2015年增长20%。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已不光是科研机构的活,由科研人员为主向全社会拓展,呈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目前,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6万家,研发投入占比超过全国的50%,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超过40%。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国家非常注重协同创新。在国家层面上,围绕国家目标、国家利益构建一个国家创新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曹雪涛特别谈到近几年兴建的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认为这种以大专院校为源头创新主体,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临床转化应用的主体,把企业作为技术应用和创新主体,形成了临床医学研究的国家布局,将为未来的持续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布的一项指数显示,中国机构正引领世界高质量科研产出。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增长最快的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

  薛其坤介绍,2013年,他带领研究团队首次从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物理学凝聚态领域在过去30多年最大的实验发现之一。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3个理论物理学家,把我们这个实验发现作为支撑这个诺贝尔奖的两个关键实验之一。这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中国物理学研究的成果、量子科学的成果第一次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薛其坤自豪地说。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候任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告诉记者,他于去年12月由中国科协推荐参加了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竞选并成功获选,成为该组织成立50年来第一位担任主席的中国科技工作者。

  据中国科协统计,2017年我国有280多人担任世界重要国际科技组织执行委员的职务,相比2016年增长了将近70%,其中担任主席的任职增长超过50%。

  这并不是我们这些人有特别大的本事,而是因为国际上对中国科技进步、贡献和影响力的认可。龚克说。

  同样一以贯之的,是中国科研的开放性。《自然》杂志刊文称,中外学者合著的论文比例逐年上升,未来10年中国科研的整体国际合作率将继续增加。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与我国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的国家达158个,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112个,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中国成为全球多元化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正在开发400公里时速的变轨距列车、600公里时速的下一代磁浮列车也在进行研究,希望以后旅客坐进高铁,就像进入家庭影院一样舒服在发布会上,中国高铁控制技术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军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高铁的畅想图。

  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斐然成果的缩影,也是技术改变生活的体现。

  去年亮相的复兴号,人均能耗比和谐号降低17%,84%的技术标准按照中国标准生产,1000多项发明专利构成技术体系丁荣军介绍,目前我国在高铁领域的研究正驶入创新的无人区。

  与民生相关的其他领域,变化也在进行。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19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引擎。130多万台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在基层医疗机构示范应用,服务人群达到4.5亿。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引领支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其中,领域间的技术融合带来了1+12的效果。

  龚克认为,互联网不仅连起了网络,也连接了研发、应用、需求、投资,众创空间的发展可能形成了研发和经济应用深度融合的新平台。他透露,最近在调研人工智能发展时也看到这样一种新的创新业态,对将来实现深度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当中国高铁遇见人工智能,科技感十足的智能高铁有望加速驶来。丁荣军表示,永磁驱动系统已经装车、正在考核,未来将在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持续发力。(本报记者 姜永斌)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