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个别获奖作品受到质疑

Writer: admin Time:2024-04-22 Browse:106

  最近,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名单公示后,一些获奖作品受到了质疑。一些网友指出,这些作品根本不像是中小学生能够做到的水平,只有具备科研能力的硕士、博士才能够完成。针对这个问题,大赛主办方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已经回应,表示已经安排专人跟进核实网络上的质疑声音。我们了解到,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旨在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比赛,旨在发掘和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根据网络讨论,许多网友认为获奖作品中可能会出现老师或家长的身影。例如,据网上流传的获奖名单截图,在大赛的青少年科技创意板块,“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校门口便捷停车位的研究”获得了的一等奖,作者来自浦东新区某小学的学生。此外,有一位博主声称,“蒙特卡洛算法”是他当年考博时的专业题。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校门口便捷停车位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创意和实用性的课题。这种算法可以通过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来预测和解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为校园周边居民提供更多便捷的停车方式,同时也能够提高校园的节约率和环保形象。

  据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点子想法肯定出自学生,家长和老师起到的只是辅导及帮助提高完善的作用。”但是,家长和老师的“辅导”究竟到了怎样的程度,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解释。如果孩子只是“挂个名”,那么就很难说这是属于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甚至有网友直言不讳道,如今一些青少年科技竞赛已成为“拼爹游戏”孩子的“科创水平”取决于其家长的学历、科研能力和掌握的资源。

  前段时间,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封面新闻最新报道,有举报内容显示,导师郑某曾要求学生们帮助其女儿参加创新比赛,称该比赛能够为其女儿的升学提供特殊贡献,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一细节,也暴露出一些青少年科技竞赛作品可能存在的“水分”。

  青少年科技竞赛的初衷,是展现中小学生的创意和学习能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这类比赛也有助于发现科研“苗子”,并对其及早培养。这些初衷,不该在执行中走了样,变了味。

  此前,媒体就曝光过类似问题。2015年,安徽某中学生凭借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并因此被合肥某重点高中录取。后来,媒体调查发现,这名学生的父亲是中国科学院合肥某研究院的院长,父子的研究成果高度相似,连外观都几乎一样。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一份通知,要求针对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和管理。通知中强调,参赛项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同时要防止家长或其他人代替学生参赛或者参赛造假等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鼓励孩子互相学习、看到他人的优点并从中学习的氛围,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压力,因为他们已经超过同龄人的成就。

  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天才,但是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出现越来越多看似违背成长规律的“天才”,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这种情况不仅会打击那些希望参与竞赛的普通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创新氛围。因此,我们强烈要求重新审视并确保青少年科技竞赛的公平性底线。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