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科学创新从一线来 科技成果到一线去

Writer: admin Time:2024-04-23 Browse:128

  通过开展奥运风险评估等工作,使北京市劳保所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大大提升,研究水平走到了前列。(前排左三为汪彤)

  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北科院作为北京市下属最大的研究机构,更应承担起维系首都城市公共安全和服务城市发展的重任。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凝聚并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北科院从2006年开始实施“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计划自实施以来,共支持了26支团队,其中6支团队已于2009年结题验收。

  创新团队计划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优势学科为载体,以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培养了若干支创新目标明确、团队结构合理、创新绩效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

  何为创新团队?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市劳保所)副所长汪彤有着自己的理解。

  “对北科院来说,建立创新团队的目的是希望其能在某一领域发挥学科带头的作用。同时,创新还体现在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以及相关课题的完成上,从而促使团队组织结构达到进一步完善的状态。”汪彤说。

  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汪彤带领的以“环境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为研究方向的创新团队,在危险化学品、公共场所、地铁等安全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团队成员先后完成课题近30项,其中科技部项目5项,先后获得国家和北京市科技奖项,发表论文数百篇。

  更具社会价值的是,创新团队研究的多项成果先后被北京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作为北科院最早成立的创新团队,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城市环境与公共安全团队的研究方向有其特殊性风险性比一般的科研领域要大。他们的研究方向关系到城市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为重大。

  正是因为肩担重任,在3年的成长过程中,这支团队坚守着这份责任,厚积薄发,努力创新,也正越走越远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安全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在51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

  汪彤表示,北京市劳保所最早是关注工业安全和企业安全方面的研究,而伴随着北京市城市发展的需求,其研究领域从原有的研究方向上逐渐转向环境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

  2006年创新团队成立后,其研究方向在城市公共安全、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人居环境三个重点领域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基础性、应用性、前瞻性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汪彤带领的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科研课题近30项,其中包括科技部项目5项,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课题(课题)1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标制(修)订8项,地标4项,行业标准5项,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项目2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百余篇。

  此外,团队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和防控技术研究以及职业安全健康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在城市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研究领域,团队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人员聚集场所、轨道交通等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风险评估、监测监控、应急救援技术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获得多项相关领域课题。特别是奥运风险评估工作的出色完成,使得北京市劳保所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大大提升,研究水平走到了前列。

  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和防控技术研究上,团队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信息支持系统运行与安全技术支持、危险物质鉴定检测、危险物质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

  针对职业安全健康控制技术研究,团队通过开展职业与环境危害现场检测鉴定、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等应用性研究、防尘与防毒技术、职业安全健康暴露评价技术和法规标准等研究,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的宣传培训工作。

  特别是汪彤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安监总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建立了6000多种化学品安全数据库、危险化学品GIS系统和运输安全卡系统,目前这些成果已在全市得到应用。“通过这个项目的研究,我们开始有了这一领域数据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可以不断修正分析的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发现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汪彤表示。

  为了更好地规范研究领域的发展,推动所研究行业快速健康的发展,以汪彤为主要起草人的创新团队先后完成了国标《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安全色》、《职业安全卫生术语》、《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防毒规程》、《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等的制(修)订工作;完成了地方标准《变配电室安全技术管理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要求》、《燃气供应场站安全评价导则》、安全行业标准《电子工业防尘防毒规程》、《家具制造业防毒防尘规程》等的制定工作。

  “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北科院作为北京市下属最大的研究机构,更应该承担起维系首都城市公共安全和服务城市发展的重任。”汪彤表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安全备受关注。北京地铁作为首都的重要交通命脉,其安全运营关系到城市的基本稳定。对此,创新团队先后完成了《城市典型公共场所环境安全隐患评价技术及控制对策研究》、《地铁人员疏散计算机仿真模拟与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北京地铁安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和国家标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工作。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得到应用,相应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等效死亡折算标准”被国标采纳。

  目前,团队正在承担“公共聚集场所出口应急疏散能力研究”和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B类)“地铁网络化运营人员疏散系统研究”等课题,就人员行为特征和出入口条件等进行实验研究。

  在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创新团队完成了奥运期间12个区县、2个管委会及燃气、供热、地下管线、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等地区和行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工作,为建立适合国情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进行有益的探索,对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和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提升城市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保障重大活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组织的“奥运反恐专家组”,汪彤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北京市消防总队的奥运反恐工作,在奥运会前带队深入一线对全部特勤中队进行了实地调研。创新团队部分成员在奥运会期间进驻奥运消防前沿指挥部,为北京市消防总队奥运反恐防化提供24小时技术支持。另外,2名成员参加了市奥运08环境办城市运行监测平台的值班,承担城市运行特征监测指标的综合分析和预测预警,以及城市运行体征日报和城市运行综合信息的编制工作。

  不仅如此,团队积极与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市政管委、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多个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这几年越来越受关注。相对于国外相关行业的研究,国内目前最缺乏的是基础数据。我们能做的一方面是学习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相关理论成果,另一方面是通过和政府、企业的直接对接,把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数据。”对于未来的发展,汪彤充满信心。

  谈及自己带领的创新团队,汪彤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踏实、和谐、有责任心、梯队结构完整。

  他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服务于统一发展目标;他们年龄层次不同,却都能在团队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们有着各自的研究方向,有着不同的想法,能在畅所欲言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有着很高的学历背景,但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照样能深入一线,在艰苦中锻炼;他们日常的科研压力大、任务紧,但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斗志,毫无怨言;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在实践中积累,积极进修学习,为着自己热爱的科研方向一步步前行

  谈及团队里的学科带头人,汪彤如数家珍:淡默,团队里的大主力,专注于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做事细腻、踏实,目前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阮继锋,危险化学品安全及应急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内秀、聪明;吕良海,从事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精通燃气领域的很多专业性知识,在团队里如同一个老大哥,稳重;代宝乾,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创新观点层出不穷

  经过几年的发展,创新团队成员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13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团队成员中研究员1名,高工2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9名;团队成员学历水平较高,博士3名,硕士10名。

  创新团队积极鼓励人才培养项目、竞争性课题/项目的申请,通过项目培养锻炼、凝聚人才。创新团队成员中1人获得市百千万人才工程经费资助;3人获得了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资助,1人获得“新星计划”资助,6人获得院萌芽计划资助。

  此外,团队成员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提高团队学历水平和科研水平,其中在读博士6名。同时,团队成员积极进行注册安全评价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等专业资质认证和继续教育培训。2007年,汪彤参加英国华威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国内和英国参加了为期4个半月的管理培训。2008年,团队成员刘艳赴西班牙参加欧洲安全性与可靠性协会2008年度及欧洲风险学会第17届国际会议。2008年,淡默、刘艳参加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的博士高管培训班,组织了风险评估软件Safeti、大气扩散模拟软件BREEZE AREMOD和有毒物质扩散及爆炸后果模拟软件HAZPRO的培训工作。

  在交流中发展,创新团队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2007年11月,邀请澳大利亚ACOHS风险策略咨询公司Bishop到劳保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2007年至2008年,多次聘请美国工业卫生协会专家交流职业危害检测技术。

  谈及未来,汪彤表示:“团队如家。希望团队这个大家庭进一步壮大,在危机中谋发展,在现有研究方向上,做细做深,开拓新的发展方向。科研骨干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从一线的需求中出成果,更好地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