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关于举办“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Writer: admin Time:2023-02-25 Browse:18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更好地凝聚的共识和行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超越发展,提高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汇聚磅礴青春力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出

  引导提升农大学子双创胜任力。以大赛作为创新创业育人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课程、培训、辅导、实训、实践“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衔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农科学子双创胜任力提升解决方案。

  打造院校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统筹院校创新创业资源库,贯通激励奖励机制,广泛动员学生、校友、教师、科研团队参与到赛事活动中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引导农大学子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广大学子在创新创业中了解基本国情,培养实干报国情操,勇担时代发展重任,努力成长为强农兴农人才,汇智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赛道按照“2+6+4”进行组织设计。“2”代表竞赛类别,包括创新竞赛与创业竞赛;“6”代表赛道类别,包括3个创新赛道和3个创业赛道,“4”代表同期举办的专项赛和专项活动。项目参赛团队根据竞赛章程相应要求,同一项目在同一竞赛类别下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专项赛及专项活动不受限。所有参赛项目需以项目负责人学籍所在学院作为“强农杯”的推荐学院。

  由相关校领导和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由主办单位相关人员以及聘请的相关学科专家、投资人、企业导师等组成,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评选和推荐等工作。

  凡在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其中自然科学论文赛道仅限本科生申报。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前两年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每个团队的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每位教师可指导创新竞赛项目不超过2项。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大赛报名截止日期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详见附件1)

  报名须提交科研范式的作品申报书(PDF版)、参赛作品(科技发明制作提供文字介绍)、项目信息汇总表、指导教师信息确认函等材料(详见附件1),可以选择性提交1分钟的项目介绍视频。

  评审要点方面,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参考附件4)。

  自然科学论文赛道仅限本科生参加。申报参赛的作品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学科类别包含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机械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等。

  社会科学作品赛道分为本科生组和硕士生组,以团队中最高学历判断所属组别。申报参赛的作品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附件3)。

  参赛作品分为A、B两类:A类,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0人(含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需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或毕业5年内学生(2018-2022届毕业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如已注册企业,参赛团队负责人须为申报项目(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法人代表。所有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岁(1988年3月1日之后出生)。每个团队指导教师数量不超过3名,每位教师可指导创业竞赛项目不超过2项。

  报名须提交作品报名表,商业计划书(包括Word版和PPT版,提交时均需转为PDF格式)、项目信息汇总表、指导教师信息确认函等材料(详见附件2),并选择性提交1分钟项目介绍视频。

  评审要点方面,综合考虑作品的教育维度、创新维度、团队维度、商业维度、社会价值维度等方面因素(参考附件5)。

  创业计划赛道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以团队中最高学历判断所属组别。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作品完成提交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创业实践赛道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以成立公司法人学历判断所属组别,在作品完成提交前需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创意类项目、创业类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产业命题专项赛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大型企业征集命题。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同时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具体要求将依据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安排另行通知。

  “揭榜挂帅”专项赛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政府、企业等单位提需求出题,组委会面向高校广发“英雄帖”,学生团队打擂揭榜。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创新竞赛自然科学论文赛道、社会科学作品赛道、科技发明制作赛道评比。

  具体要求将依据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相关安排另行通知。

  “红色专项”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伟大成就。支持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着重用好新时代伟大成就、伟大变革的鲜活思想引领教材,通过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从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青年学子应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坚定信念,围绕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结合对新时代以来国家发展成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感染力强的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

  具体要求将依据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相关安排另行通知。

  “黑科技”展示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和论证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参赛作品可为针对前沿领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会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让人感觉出乎意料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或充满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的,灵活创新运用学习接触到的科学知识的,体现了严谨、开放的科学思维的,能够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小”问题的,具有一定创意性、趣味性的实物或者技术。参赛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比,往届报送过的作品不得重复报送。

  具体要求将依据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相关安排另行通知。

  学生按照竞赛要求对参赛项目进行完善,准备相关的申报材料和实物进行竞赛项目申报(详见附件6、7)。各学院对项目资格、参赛成员资格、项目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并以学院为单位,于4月15日17:00前将各学院创新竞赛汇总表(详见附件6)发送至邮箱,各学院创业竞赛汇总表(详见附件7)发送至邮箱。

  组委会将根据本届大赛报名项目数和上一年度各学院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分配晋级校赛名额。

  各学院按照组委会分配的名额依据院级赛事组织实施细则(详见附件8-1)进行选拔推荐,将晋级校赛项目材料、赛事组织情况自评表(详见附件8-2)于4月30日17:00前发送至邮箱(创新竞赛)、(创业竞赛)。院赛期间,创业竞赛所有参赛项目需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同步报名,网站报名开启时间预计为4月15日,具体报名方式后续详细通知。

  组委会对进入校赛的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聘请相关评委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排名前20%的作品进入决赛阶段,排名前20-40%的项目拟授为三等奖,排名最后60%的项目作品直接淘汰。

  由主办单位组织评审专家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现场答辩产生各赛道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竞赛设学院团体奖(冠军、亚军、季军)、优秀组织奖,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指导教师设优秀指导教师。

  本届大赛作为“挑战杯”与“互联网+”大赛的选拔途径,组委会将选取优秀获奖项目推荐参加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赛等赛事。往届“挑战杯”与“互联网+”北京赛区二等奖及以上项目可直接参加市赛推荐项目选拔,不需要参加本届“强农杯”大赛。

  学校现有配套政策:《中国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奖励办法(2020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20〕4号),《中国农业大学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21〕1号)等。

  大赛组委会将于三月举办“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说明会,敬请各位老师同学关注。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