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从创新到创业有多远?这家研究院在楼上楼下跑出“深圳速度”

Writer: admin Time:2023-06-14 Browse:66

  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上午发表科研进展、下午企业融资转化。6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走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中科院先进院”),该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下称“合成所”)副所长、党总支书记安一硕向记者描述了一个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场景。这是由中科院先进院在全国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通过利用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支撑,大大缩短了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周期。

  上述模式是中科院先进院以科技成果转化“转”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作为致力于建设与国际学术接轨、与珠三角产业接轨的新型科研机构,中科院先进院围绕信息技术(IT)与生物技术(BT)两大领域的交叉融合,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创新体系”。至今,该院已申请专利超1.4万件,授权5647件,PCT2716件,转化率达27.5%;产业界合作金额累计超34亿元,建立企业联合实验室220家,孵化企业1582家。

  以中科院先进院为切入口或许能一窥广东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与成效。近年来,广东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持续攻克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多项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科技创新已成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一张闪亮名片。

  6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走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在合成所,研究员钟超课题组上午在Science(《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下午由钟超创立的企业柏垠生物就得到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的故事,至今仍被反复提起,因其完整呈现了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沿途下蛋”的成果与实效。

  “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即“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支撑产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楼下”构造产业孵化空间,为合成生物类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共享实验平台及智库支撑,通过创立融汇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双环耦合”的“双五位一体”高效运行模式。

  安一硕告诉南都记者,最开始,相关管理团队并未想到“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只是急切为科研人员寻找更大的空间载体。看中建筑距离光明区大科学设施仅2公里左右的优越的地理位置、空间面积大,且入驻企业基本属于低端制造业领域,让他们产生了“腾笼换鸟”的想法。后来,不少研究团队都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创立公司需求,且面临环评、安评等生物初创企业均会遇到的难题。“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应运而生。

  楼栋里,走道一边是入驻企业的办公室,一边是提供给企业的共享实验室,楼上还有科学家作为智库支撑,可实现“拎包入驻”,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我们常说科研端和产业端不对接。但在这里,科学家们下楼就是企业,双方聊一聊,科研转化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了。”安一硕表示,合成院已有许多研究人员在楼上做技术研究,楼下成立公司。目前,合成院自有技术孵化企业12家,估值超百亿元;吸引落地合成生物初创企业36家。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有能力对一个生命体进行重新设计、构建和合成,重新构建一个具有全新功能的生物体,这就是所谓的合成生物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这是属于未来的“天工开物”。

  合成所研究员黄术强表示,未来产业更注重源头创新。针对未来产业,需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通“从0到1再到10”的创新生态链条。

  “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据悉,该模式创新打破“从0到1再到10”的产业孵化时间壁垒,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先进实验设备的瓶颈与寻求专业技术合作的需求,极大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

  中科院先进院布局的未来产业不仅在合成生物领域。目前,该院重点布局的健康与医疗、机器人、新能源与新材料、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等领域,在高端医学影像、低成本健康、医用机器人与功能康复技术、城市大数据计算、脑科学、先进电子封装材料、肿瘤精准治疗技术、合成生物器件关键技术不断实现突破,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据统计,中科院累计承担各项经费达173亿元,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核心期刊的主刊与子刊上累计发表论文194篇,ESI前1%学科达6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

  “中科院先进院不仅做基础研究,还做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研究。”合成所副所长傅雄飞表示,中科院先进院成立之初定位即为工研院,不仅要做基础研究,也要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技术问题,这决定了其研究领域走向交叉融合。而中科院先进院的目标除了解决世界前沿科技问题,也致力于解决事关国计民生的真问题。

  据介绍,目前,中科院先进院围绕信息技术(IT)与生物技术(BT)两大领域的交叉融合,已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创新体系”,由八个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国科大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多支产业发展基金、多个公司性质运转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等组成。

  傅雄飞还透露,中科院先进院与企业、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之间已签订相关博士后培养协议,旨在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和产品“卡脖子”问题。“对于企业而言,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有更多高端人才,和我们合作可以降低研发成本,这实际采取了一种互补的方式。”

  针对人才培养,目前,中科院先进院与海内外132所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与54所一流大学开设13个博士、41个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累计培养研究生超万人。针对博士后人才提供住房、子女入学等政策性补助。据统计,中科院先进院人员规模达5746人(员工3183人),已建立一支平均年龄33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其中国家级人才156人次,海归954人。

  有效机制推动科研成果高质量转化。数据显示,中科院先进院2022年新增合同额33.15亿元,实现现金到账27.06亿元,其中,竞争性经费占比83%,产业化合同经费来源占23%。知识产权转化率高达27.5%,累计孵化企业1582家,2022年新增236家,累计合作金额达34.89亿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大厅的墙上印着的这几句话,昭示着一家科研机构的使命与目标。“我们既要顶天又要立地,在基础研究端取得突破的同时也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产业。”黄术强这样说道。

  去年,研究院在全球首次实现二氧化碳还原合成葡萄糖与脂肪酸,入选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实现从 0到1 的概念突破,这正是研究院做基础研究一直力争实现的目标。

  近年来,广东积极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比如,采用“竞争择优”“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对“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技术装备开展重点攻关,在5G、4K/8K超高清、高端打印机、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陆续打破一批技术瓶颈。同时,如上述研究一样,积极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战略必争领域锻造长板。

  “除了基础研究力争取得突破之外,我们还希望能把科研成果孵化成公司。”黄术强的话印证了研究院近年来发展定位,始终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互动,提升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广东也一直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力争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近年来,广东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具有全球视野、国际领先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枢纽平台和构建“1+9+N”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集团军体系”。

  正是因为有着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力量,广东战略科技力量显示度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越来越突出,初步形成一批体现国家使命和广东担当、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了广东高质量发展。未来,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广东的使命,也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