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科学小发明十篇

Writer: admin Time:2023-09-14 Browse:89

  在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用课本上和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实验,获得创造知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教师的辅导下,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制订计划和亲身实践,在实验中积累数据,在研究中分析数据,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或创造出有价值的科技作品。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他们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科技创新活动时,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我校是农村学校,夏季学生家里苍蝇很多,胡婷玉同学在灭蝇时发现问题:用苍蝇拍虽能打死苍蝇,但会留下死苍蝇的内脏污点,很不卫生;如果用粘苍蝇纸,只等苍蝇“自投罗网”,不能主动出击,效果不佳。在教师的指导,从研究苍蝇拍开始,直至设计制作卫生灭蝇兜。卫生灭蝇兜不但能灭停着不飞的苍蝇,而且还能逮住在空中乱飞的苍蝇;还会让苍蝇“自投罗网”。这个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借书后,借书证放在图书室内。当学生到图书室还书时,图书管理员要在一个班的借书证中,找到还书学生的借书证,不是件容易事。来还书借书的人多时,学生要排着长队等候。为此,一对同胞姐妹郭婴祎、郭婴霞动起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反复尝试,动手实践,不断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向前跨了一步,终于设计制作出“寻找方便的借书证”。这个小发明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自主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探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教育实践中,要使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大胆地去设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常规,而产生新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意、有创见的方面,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如,朱懿超同学发现:不少人爱用一次性杯子,尤其是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而客人也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喝水喝茶,认为这样干净卫生。但是,目前的一次性杯子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的杯子是一模一样的。在人多的场合,杯子放手后,往往由于认不准自己喝过茶水的那个杯子,而再用新杯,造成严重浪费,污染环境。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一次性杯子的浪费呢?朱懿超同学进行了研究,想到了多种方法,最后设计了:“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是把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给每个杯上分别印上不同的编号:1、2、3……,再在杯上写上“用杯记号,再喝找它,减少用杯,环保第一”的字样。

  用简单的编号来区分一次性杯子,避免人们在一个场合用两个以上的杯子,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这个“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做科技创新的主人。

  如,在船模活动中,船模制作完毕,要进行试航。船模试航是调整船模的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的重要措施。但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船模试航活动的水域,校园内没有供学生船模活动的水域,妨碍学生船模活动正常展开。以前,我校船模活动只能组织学生跑到校外的池塘边去试航,要花很多的时间,又不安全,特别危险。

  在船模活动中,李伟同学想到,学生中午洗饭碗的地方,有个长方形的水槽,只要堵住出水洞,在水槽中可做船模试航,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李伟同学的船模在水池内试验中发现:船模的航行方向,当船艏前面顶住池壁,船艉向左摆动,船艏是向右偏航,船艉向右摆动,船艏是向左偏航,只要调整到船艉不摆动,船模的方向就准了。

  船模的航行方向解决了,航行速度怎样测试?李伟同学想到了科学课上做实验时的测力器,把测力器钩船模的尾部,拉力大,就是航行速度快。通过用测力器,试验船模的航行速度果然很好。

  实践证明,船模试航用仪器在水池中可以进行水密性、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测量得到正确的数据。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十分方便,更安全,可以边做边试验,大大提高了研制船模的工作效率。我校船模选手在我的指导下,参加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研制船模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在研制船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树立了创新观念!

  这个小发明为广大船模活动爱好者解决了没地方试航的问题。这篇《船模在普通家用水池中试航的研究报告》科技小论文获得桐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我们的船模活动,不但与课本知识、科技创新、技能技巧相结合,而且把这个科技创新活动的收获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内容,他们将不断地开拓思路,不断有新的尝试,新的创造,不断进入自身理想驰骋的新境界。

  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xx-xx年)》,根据xx省科学技术协会、xx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xx年xx省青少年科技传播系列活动的通知》(鲁科协发〔xx〕7号)精神,我校将继续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为全校师生搭建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5. 2月5日下午,科技小发明、科技实践报告培训指导,科幻画欣赏培训指导,每位教师确定指导学生名单,留取被指导学生联系方式。教师指导指标如下:

  美术教师:科幻画指导与培训(借助上届国家、省科技大赛科幻画优秀作品),每人每班至少3幅精品。其他不限。

  科学教师:小发明指导与培训,每人每班至少2件精品(含三人以内的合作项目)。其他不限。

  中高学段数学教师:科技实践报告指导与培训,每人每班至少3件精品。其他不限。

  如果级部班、级统一的主题,可以合并呈报。与科技相关的校本课程呈报学期相关材料,主题活动尤佳,可以整理为科技实践活动。

  请各教研组长2月6日上午放学前以学段为单位汇总各位老师的指导学生名单、指导内容、学生联系方式,报课程研究中心。

  (1)各学段利用书香寒假推荐阅读科普读物、观看科普影片等(分年级列出推荐书目和影片目录,建议设计“导看教案”类指导文本,形成层级专题电影课程),依据年级特点确定成果呈现及汇报方式。

  (2)开展以下各项活动:级部主题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科技小发明创作活动、“畅想未来”科幻画创作活动、“快乐体验”科技实践活动(活动要求见下文)。

  1-6年级班主任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科技小发明的创作,并跟进指导,开学后,各学段自主组织“小发明”展评活动,确保每位教师完成指导任务,收齐后认线件,其他为优秀奖 。一等奖作品跟进完善后交学校评选。

  中高学段收集数学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辅导的所有实践活动报告进行评选。实践报告要附完整的原始材料(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杜绝网络下载、抄袭现象。评出一等奖5份,二等奖8份,其余为优秀奖。一等奖作品跟进完善后交学校评选。

  每位科学老师至少选择一项参赛,其余老师积极参与,确保各学段每类各推报两件精品。

  科学幻想画的创作由班主任积极发动,美术老师跟进指导。开学后,美术组自主组织“科幻画”展评,推出优秀科幻画作品20幅参加市级比赛(留取照片),其余优秀作品布置求真楼画室。(参赛作品一律使用规格为4开的纸质材料)

  在学段展评的基础上,学校组织评委将各学段一等奖45件小发明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指导教师继续跟进指导完善,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小学科学是一门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科学原理的学科[3]。这门学科本身就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应当从生活出发,以生活化的教学为模板,讲解小学科学课程。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科学应该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明白科学的含义,而且能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合理运用科学这门学科。因此,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让学生能够科学地解决身边的一些事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一些生活化的探究。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透明与不透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水杯、白纸、墨镜、黑布等材料,再拿一个手电筒。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问一问学生:哪些是透明的物体?哪些是半透明的物体?哪些是不透明的物体?学生讨论出结果后,教师就可以再拿出手电验证。通过这个实验,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在讲些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分辨生活中的物品是透明还是不透明了。

  科学这门学科是面向生活的。教师不应该将这门学科停留“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运用王明景(安徽省肥西县肥光小学安徽肥西231200)在课堂上,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发生的科学现象,并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类似的科学原理。只有这样,科学这门学科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为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身边科学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今天天气怎么样》时就应该给学生布置观察当天天气的作业,且可以此为引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季节大都是什么天气,还可以问一问学生: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代表性天气是什么?通过这个课后作业,学生不仅知道了四季天气的不同,而且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观察的习惯。

  新课标明确提出,应将小学科学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例如,在教学《推和拉》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受到了推力而发生变化的,哪些又是受到拉力而发生变化的。通过这个课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比如,在喝带气的饮料时,大家都知道不能摇晃后开盖,否则,饮料就会喷出来;又如,在清理暖壶里的水垢时,大家都知道可以往里边放醋;再如,打雷的时候,不能站在电线杆底下。这些生活常识大家都知道,但其中有什么科学原理,大家就都不是很清楚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敢于提出疑问,然后利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这门学科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这兄弟俩,不仅人长得像,而且性格、爱好、兴趣都十分相近,都喜欢搞些小发明。家里的一间房间里,堆满了各种电器原配件、装配工具,这是小哥俩的“工作间”。一有时间,小哥俩就在里面点、焊、铆、敲。叮叮当当,像个加工车间。

  还是在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大科恩发明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就获得内华达州小学发明二等奖;弟弟小科恩发明的城市窨井防盗盖,获得内华达州小学发明二等奖。在生活和学习中,这兄弟俩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常常有些小发明、小创造,兄弟俩被人称之为“发明兄弟”。

  兄弟俩虽然喜欢发明,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学习,相反,因为喜欢搞小发明、小创造,还促进了学习上的灵感和发挥,每次考试,小哥俩在全班都是前几名。到中学时,兄弟俩已有几十项小发明,获得了20多项发明专利。

  哥哥对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要去当航天科学家,设计出最先进的航天飞机。爸爸妈妈听了,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夸赞哥哥有远大的理想、有志气,很了不起;弟弟对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要去当一名管道工,让家里的抽水马桶永远不堵塞。爸爸妈妈听了,脸上同样露出惊喜的神色,夸赞弟弟有远大的理想、有志气,很了不起。

  学校老师听了兄弟俩的理想和志向后,都夸兄弟俩有理想、有志气,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听了科恩兄弟的理想后,都非常羡慕。有的表示要学习哥哥大科恩,长大了当航天科学家;有的表示要学习弟弟小科恩,长大了当管道工。老师听了,夸赞同学们都有理想、有志气,他们的理想都很伟大。

  后来,哥哥大科恩报考了美国华盛顿航天航空学院,实现了他当一名航天科学家的梦想;弟弟小科恩报考了雷诺市一家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他当一名管道工的理想。

  校长芭芭拉女士在学生毕业典礼上说道,科恩兄弟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从小就为之努力、奋斗着。他们的理想,永远让我们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能将航天飞机送上天的人是人才,能让家里的抽水马桶永远不堵塞,同样是宝贵的人才。

  说到这里,芭芭拉女士看着台下科恩兄弟俩,眼睛里溢满了幸福的光芒。她仿佛看到了那个叫幸福的天使,正向兄弟俩翩翩飞来。

  几年过去了。哥哥在美国哥伦比亚航天局工作,做着高科技航天研究工作。由于航天局离雷诺市很远,所以哥哥很少回家。渐渐地,他在家人的印象中淡忘了、模糊了,邻里之间,也很少再提起他了。

  弟弟在雷诺市市政部门当了一名管道工。弟弟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清早,他穿着工作服,拿着大扳手出去上班了,傍晚,他一身油污,拿着大扳手回家了。

  自从小科恩当了管道工,他家的下水道几乎从没有堵塞过,小科恩成了街坊邻里十分羡慕的人,他经常被人请去疏通下水道。看着科恩像医生一样,很快地查出症结,并能将堵塞的管道修通,让那些街坊们惊讶得目瞪口呆,羡慕不已。家长们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要他们长大了也去当一名管道工。孩子们抚摸着科恩那把大扳手,脸上露出十分崇敬的神色。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怎样才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呢?等待吗?不行。慢慢来吗?也不行。唯一的办法是努力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打好向科学进军的基础。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小爱科学国旗下讲话,仅供参考。

  (孙)站在时间的窗口,沐浴着回忆的风,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大舞台上,我思绪万千,中国这块曾经经历多少灾难的国家,如今,已变成让所有国人骄傲的神州大地,让世人瞩目的东方之珠。在世界各处,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座座坚实的丰碑筑起来了……是什么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呢?是科学知识,它使我们走向世界。

  古时候,风雨雷电被视为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总是杀猪宰羊,纷纷送上宗坛,磕头求神,在现在看来,这些行为难免愚蠢可笑了,然而这就是没有科学知识而导致的必然结果,现在我们有了科学知识、有了人工降雨的办法,即使遇上大旱,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好。人定胜天,就是因为人们有了科学知识。

  到了近代,由于我们固步自封,盲自尊大,科学知识、科技水平一天天落后于别的国家。英国有了火车,我们还是马车;英国有了电影,我们还是幻灯……直到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从此,我们陷入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境地。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身为祖国未来的我们,身系祖国繁荣富强重任的我们,更应牢记历史惨痛的教训,从小热爱科学,长大多做贡献。

  从小热爱科学,长大多做贡献的例子数也数不清,法拉第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印刷厂当工人,但是他十分热爱科学,常常利用空闲的时间整理自己的实验成果,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材料,加以研究,后来他终于踏入了科学大门,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电力时代降临人间。 “光明使者”爱迪生,冒着生命危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数百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然而,现在有的学生还沉迷于玩耍、网吧、电视连续剧……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把“一寸光阴一寸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庄严的国旗下与大家进行交流。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从小爱科学》。

  同学们,大家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每当提到“嫦娥奔月”,大家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美丽的嫦娥仙子正飘逸地飞向月宫时的情景。可是,那只是神话故事,是人类向往飞天的古老梦想。如今,火箭发射、卫星升空、载人飞船,中国航天人用“科学”的力量,让飞天梦想一次次地成为了现实。20__年10月1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国的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了,这再一次证明了“科学”的无穷力量。

  提到“科学”,同学们会觉得“科学”很神秘。其实,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当你们看着喜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高速的列车,按动着鼠标浏览网页……你们,可曾意识到这是“科学”的无穷力量? 同学们也许在想,“科学”和小学生没有多大关系,应该是那些科学家的事情吧。其实,许多科学家都是因为从小爱科学,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牛顿上小学时就经常动手制作小机械、小发明;高斯11岁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8岁发明了用圆规和直尺作17边形的方法。

  那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小开始培养。因为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今后成长发展的方向。所以,同学们从小就要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就好比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帮助你学好科学;其次,要善于动脑,脑袋像一台机器,多动脑就好比给机器上润滑油,只有多动,“机器”才会灵活;第三,要勤于动手,多参加小发明、小创作活动。第四,要多看科学书籍,科学书籍是你学习科学最好的启蒙老师,多看书会启发你的大脑,开阔眼界,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同学们,祖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寄托在你们身上,祖国未来的建设重任也寄托在你们身上。我深信,只要同学们行动起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一定能飞上科学的蓝天,为祖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着快速的列车,接听着全球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是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重任,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技技术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他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包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同学们,我们作为跨世纪一代,学习科学,是我们的义务,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从小做起,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同时,多阅读一些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科学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以推动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为科技节主旨,以打响科技特色教育和绿色学校品牌为工作重点,以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举办科技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绿色环保、科学意识和文明习惯相结合,让学生用科学知识来指导日常生活,养成保护环境,文明生活的好习惯,陶冶爱自己,爱他人,爱学习,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构建师生愉快生活的和谐校园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质量,确保本次科技节顺利进行。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各个项目的负责人要尽职尽力,筹划好赛程,有始有终。注意各个项目的资料收集,包括成绩的汇总、奖状的发放等。确保本次科技节圆满、成功的进行和完成。

  4、整个科技节的系列活动要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各项目的负责人要关注过程,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

  、四至六年级各班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为“节约、创新、发展”的科学小报制作比赛。

  、一至六年级各班开展一次以“节约、创新、发展,”为内容的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a、各班在全体参与的基础上择优选送五份参加全校的比赛,注明参赛班级、学生姓名、辅导老师。

  b、作品应以“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纸张8k大小为宜。版面设计清新自然、结构合理。报头突出,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和谐。

  ③、评奖办法:四年级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五、六各年级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b、绘画作品以8k大小的纸张为宜,画种不限,力求:整体和谐、色调一致、整体构图饱满、主次分明、构思新颖、充满想象力。 (2)电脑创新比赛(在电脑课上完成)

  ③、评奖办法:三年级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四至六年级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a、各班择优选送5件。制作的小发明上要注明参赛班级、学生姓名、辅导老师。

  b、以科学、环保为主题,所选用材料必须是废弃的物品,如:包装材料(瓶、盒、易拉罐等)、装潢废弃材料、生活用品等,可以制作成玩具、工具、文具、日用品等(必须是健康的)。

  c、评选要求:小制作:讲究实用性与艺术性,按制作难度及如何合理使用废弃材料的程度综合打分。小发明:除了合理利用废弃材料外,还要体现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科学性。

  ③、评奖办法:二、三、四年级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一、五、六年级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科学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实践、思维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结论—经实践运用、检验、再认真结论的过程,学生就在实践中有了第一性的切身体验。这种体验是他们在只是跟着教师对着一本教材来一番“纸上谈兵”式的学习中所得不到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科学探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具体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明确阶段培养目标。实施课堂教学,很重要的是需要明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阶段培养目标,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素养培养目标链条,并通过日常科学教学课、创造思维技能训练课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课,实现学科与活动、分科与综合之间的平衡;第二,坚持贴近生活实际。在科技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立足教材、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将反映时代气息和现实生活的内容选择、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追求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与现实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的融合,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时空条件和知识、技能、方法的准备;第三,努力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缩短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形成最佳情绪状态,促进学生主动表现;通过调整座位、利用教具、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和表现的环境氛围。

  学科学最好的方法是“做科学”。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没有停止过探究。学生又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现实世界中,他的学习生活与气象万千的世界形成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教育者所要做的,不过是促使儿童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促使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技活动。

  如:广泛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论文等活动,每学期举办“科技活动月”,展示学生的各项科技活动成果;介绍创造发明的原理、方法,小制作的制作技巧;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特色标本;布置“创意与制作”作业;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知识比赛、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参观科技展览;举办科普活动周;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作科技辅导报告;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科学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扶植和加深了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把学生带入趣味的世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释放能量、加强探究、提升素质,成为科学课堂的延伸和融入自然世界的重要渠道。

  作为中华小学科技组组长,甘壮见证了该校科技教育的发展。甘壮原本是一名语文教师,但他从小心中就有“科技梦”,时常捣鼓一些小发明。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教师,在中华小学找到了发挥特长的舞台。

  “学校很重视发展科技教育,不仅建成了科技活动室,购置了各种各样的设施设备,还让我开设航模、科幻画等兴趣小组。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终于能一展身手了。”甘壮老师说。虽然钟情于斯、热心于斯,但甘壮深知单靠一人之力,是难以在全校推开科技教育的。他需要一个团队,一个喜爱并专注于科技教育的团队。不久之后,在学校的支持下,由他领队的科技教育辅导员队伍组成了。业余时间,他带领辅导员们研究机器人代码和指令等知识,攻克各项技术难题。“研究使我们的科技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发明的乐趣。”甘壮老师说,如今他已成为该校科技辅导员骨干。

  中华小学教师符月荷如今也深深爱上了科技教育,她说:“随着学习和实践的深入,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现在,我不再是当初那个仅凭一腔热情搞科技教育的‘门外汉’了,我对科技教育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为了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中华小学近年来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除了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的全校性科技教育集中培训,还邀请相关专家到校现场指导,不断提升教师的科技教育水平。通过培训,该校科技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已形成一支由13名科技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组成的科技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

  “瞧!这是我发明的防滑剪刀,它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很有用。”中华小学五(1)班学生梁嘉程自豪地说。因为尼龙绳比较滑,用剪刀剪比较难剪断,她便发明了防滑剪刀。她用砂轮在剪刀一侧刀锋靠后的位置打一个小口,用以固定物品,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剪断物品了。

  “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实践。这是我们科技教育课堂的核心理念。”中华小学校长黄秀英介绍说,“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规范推进科技教育,实现学生全员参与的主渠道。”为此,该校在三到六年级每周开设3节科学课和2节综合实践课。科学课要求任课教师以探究性学习模式授课,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综合实践课要求任课教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实践。

  中华小学四(2)班学生黄瓒告诉记者:“科技教育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提高了,学习也更有自信了。”2015年,她转入该校就读,由于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成绩下滑,老师和家长都很着急。当时正值该校第十届科技节,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作品,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发明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班级自动升降台,这让她获得了同学们的赞扬。她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很快提高,还被评为了学校的“三好学生”。

  除了大力建设校内科技教育课堂,中华小学还积极构建校外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如组织学生参加以“走近创客 体验创新”为主题的2016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资料研究和访谈调查,了解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今,科技课堂、校外实践活动已成为该校的常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动手能力。

  “这是我自制的小台灯,有了它,我在房间里看书就温馨多了。”这是中华小学五(2)班学生覃艳妍为迎接科技节而做的小发明,她兴高采烈地向记者讲述发明小台灯的过程,“准备好电线、电池、灯泡、圆珠笔杆、果冻盒等材料,把它们组合起来,一台简易的小台灯就做好了。”

  “每一次科技节我都很期待,为了在科技节上展示更好的作品,我会很努力地去准备。虽然有点累,但我觉得很有趣、很快乐。而且,我还可以在同学的发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覃艳研说。

  每到科技节,中华小学就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一个个摊位上展示着学生制作的船模、风能发电机、环保小灯笼等作品,学生们一边吆喝一边耐心地介绍、演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科技节活动内容丰富,除了安排科技小制作比赛,还有科幻画制作、航模知识讲座和表演、橡筋动力飞机制作等,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如今,科技节已经成为该校的一个传统节日。

  此外,该校利用百色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资源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家长参与到科技教育工作中,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育的良好氛围。

  “每一个活动都非常有趣,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能学到许许多多科技知识,获得很多锻炼机会。”在科技活动室,该校五(1)班学生肖灿一边向记者讲解科技发明的程序,一边娴熟地操作机器人搬运积木。2016年,他与同学黄Z轩一起制作的这个小发明,获得了广西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WER-J项目一等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地方高师‘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7―SSSYZD―031)的阶段性成果。

  2011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版课程标准陆续,唯一缺少的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据了解,有关专家正在积极反复修订。通过网络上流传的在修订版本和专家的解读,我们几乎可以明确:小学科学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规定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科学教育目标。以前被称为“教学大纲”的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总纲领和行动指南。通过对课程标准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则在一定意义上能明确该学科所强调的知识和能力要点。笔者拟对教育部新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学生核心素养”)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两个文本中出现的核心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索小学科学课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各科课程标准中的“前言”主要阐述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本标准的设计思路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前言”的第一段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中能明显感受到小学科学课对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学习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视。

  表1整体展示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中“六大素养”的对应关系。比如:小学科W课程标准“科学探究”目标,有关“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等表述,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的过程。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所说的“科学不迷信权威;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则是明确指出在科学课学习中,学生要养成科学求真的精神,有珍爱动植物之心,重视利用科学思考来改变社会。“科学知识”目标则主要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知识,其中“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明确指出了小学科学对培育学生健康生活能力的直接作用。

  首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人文底蕴”方面有所阐述。比如:在其“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则明确指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科学课在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强调人文情怀的培育和审美情趣的引导。

  对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前言”有关“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的表述中明确提及;还在“具体内容标准”之一“生物与环境之二:进化现象”知识的“活动建议”中,鼓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其在词频上的具体显现,见表2。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的呈现方式”中明确提出:“需要从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自主学习的角度和科学学习活动的方式来表述,而不是沿用成人的角度、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和接受式学习的方式来表述。”课程标准全文出现“自主”4次、“自己”59次、“自我”3次、“自身”6次,类似“主体性”的词汇累计出现近百次。其“总目标”中强调学生“要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等。全文“发展”一词累计出现43次,从这些词句的频次足见小学科学对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视。

  前文已提及学生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健康生活”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中,“健康生活”的教学内容有:生理与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正确认识青春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等。可以说,相比其他学科,对“核心素养:健康生活”的培育,小学科学维度最全、能起的作用最大。

  从表3不难看出,小学科学课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强调,以及对信息搜集与应用能力的重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搜集整理信息”还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出现“参与”21次。其中,主要包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关心科学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在参与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让每个学生轮流参与”“学会参与讨论”“参与居室装修设计、电路设计、美化居室设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参与评议”“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等。而在科学实验中经常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其实也是学生参与同伴互动的过程。全文出现“社会”字眼22次,包括“人类与社会”“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等,这些词句的反复出现,表明在小学科学课学习中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参与社会生活。

  有关“社会责任”,前文已有所提及,而培养“国家认同”反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对身边世界的好奇心和感情,热爱家乡。作为具体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其他知识中涉及我国古人智慧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国际理解”则在“地球与宇宙”板块“环境保护”等问题中涉及。课程标准全文共出现“人类”26次,世界“58”次,这也就是要求学生要树立全球意识、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从表4可以看出,小学科学课对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强调,以及对技术应用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主要依托科学课开展的“创客”活动(包括3D打印机、机器人大赛等),更是突出了工程、技术与科学的紧密联系。据了解,不少地区已借鉴美国“STEM”计划把“技术与工程”作为科学课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课在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也有对热爱劳动的表述,比如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内容标准 ”中,“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就是其中一项条款。

  通过上文就两个颁布时间相差15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01版)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科学在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许多国家与地区、国际组织都把核心素养视为课程设计的DNA,努力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或课程标准,期望在核心素养统领下以教育或课程标准为抓手发动教育改革。可见,即将颁布的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一定会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发挥更大的指引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小学科学在当前很多小学仍被作为副科,特别是西部小学的科学教育,大多仍然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讲解常识的“初级阶段”,西部相比东部(章鼎儿为浙江省科学教研员,该省专职科学教师占50%左右)“几乎相差20年”。国家配发的科学实验器材在很多小学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育行政部门现有的评价体系过于强调传统文化课而忽视科学课,很少招聘科学教师;多数小学的科学教师由主科老师兼任,即使个别学校拥有专职科学教师也多为“半路出家”转岗而来。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单志艳依照2020年教师队伍师资配置标准化要求估计,小学阶段科学教师需补充32万人,比艺术教师20万的缺口还要大。

  与此对应的是当前只有少数学校开设有科学教育R怠PЭ蒲Э纬瘫曜迹ㄊ笛楦澹┭兄聘涸鹑恕⒛暇┦洞笱Ш戮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全国只有60余家高校开设该专业,且在课程设置中缺少“科学学习心理”和“科学课程设计”内容,而“真正的专业科普教育工作者,在理科专业的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两方面,都是不能偏废的。”而事实上,在培养小学科学教师过程中,不只是科学类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之间协调不够,就是理科课程(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在各高校分院系设置专业的背景下想培养综合性能力较强的科学教师也存在现实困难。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5年9月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仅为6.20%,位居全国前三位的上海(18.71%)、北京(17.56%)和天津(12.00%)等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才达到美国和欧洲世纪之交的水平。上文所提及的排在全国各省市前列,且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科学教育颇为重视的浙江省,其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仅为8.21%。可以说,我国科学教育仍然任重道远。有关科普专家曾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比日本晚20多年。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我国于1999年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研究》(2049计划),该计划强调“国民科学素质的培养将以中小学基础教育为主渠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期也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中小学科学学科素养”“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等措施。

  在这种大背景下,区域教育部门、师范高校、小学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科学的日常教学及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科学课大有可为,亟须有关各方有所作为!

  [1]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t.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4] 张颖,张娜.小学科学课,“科学”吗?[N].福建日报,2013-12-11.

  [5] 解艳华.教师教育亟须进行“供给侧改革”[N].人民政协报,2016-9-29,(9).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