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科技创新如何从娃娃抓起

Writer: admin Time:2023-09-24 Browse:85

  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以体验科技、激发创新为目的的活动有很多: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全国中小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于那些爱好科技与创新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假;对于教师、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来说,则需要关心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

  暑假里的一天,中国科技馆二楼大厅围了一群孩子,他们正好奇地观看一个大哥哥展示海蜇机器人。大哥哥叫李灿昭,是泉州市第七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着迷于海蜇的形体结构和运动方式的李灿昭,带着设想走进了学校的机器人工作室,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试验,做出了设想中的海底探测器类海蜇运动探测体。

  孩子们对这个像海蜇一样行动自如的机器人充满了兴趣。以“创意无限,快乐体验”为口号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比赛获奖作品展示活动由中国科技馆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今年是第一届,主题是仿生机器人。

  “这样的创意展示活动是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延伸,可以使更多的青少年近距离地观察、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改变父母的看法,他们看到孩子这么喜欢创新并以此为乐,会更加支持孩子去参与创新实践。”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说。

  大到全国性的科技创新比赛,小到县城里的科普图片展,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普活动成了中小学生接触创新的最直接方式,但是并非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创新并从中感受到创新的魅力。“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科技、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水平差距大,严重影响到不同区域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李晓亮说。

  李晓亮认为,应该加强区域之间教育和科研资源的交流,实现优质资源的流动和开放,使各地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开发开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教育与设施资源,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要走出去,走进资源匮乏的地区开展科技传播活动;各地的中小学生要引进来,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体验活动。”

  资源的开放能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参与创新实践,李晓亮说:“中国科协准备与教育部合作,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申报他们可以为中学生创新提供的研究项目与课题,然后组织中学生来对应和申报,实行双申报、结对子,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和培养人选,每个课题至少持续一年时间。”

  尽管校外科普教学在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占据了一定的分量,但总体效果和影响还很有限,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和基础仍在学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认为,创新教育的推行需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在教学创新和引导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不断尝试和改进,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把孩子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去参与和体验创造性实践活动;要尊重和容忍孩子的奇思妙想和个性差异,引导和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和独立思考。”

  同时,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我国的科技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许多科技教师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充分认可与支持。李亦菲认为,科技教师自身需要一个培养和成长的过程,而他们承担的各类科技辅导活动,更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得到认可,主要表现在时间保障、工作量认定、成果表彰、职称评定等方面。

  李亦菲认为,科技创新如何从娃娃抓起,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就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三者中,创新实践是根本。创新实践不一定能产生创新成果,但创新成果一定建立在长期的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不能要求孩子在创新中一定要有成果,但是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意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它是流动的、持续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李亦菲说,“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就是要从小就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不问成果,不问收获。”

  对创新成果的过度期待和重视,主要源于创新活动背后的利益诱惑。各种创新竞赛及其充满诱惑性的奖励确实激励了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但一旦和利益挂钩,创新就可能发生扭曲,变成弄虚作假,流于形式主义。李亦菲说:“创新的功利化是对创新的最大伤害。当我们把创新和得奖、加分、升学联系起来,就扼杀了创新。”

  李亦菲认为,培养创新能力不能刻意为之,不要放弃长期的实践,不要强求必定的结果,要能承担没有成果以及出现失误和意外的风险,勇敢面对失败。不问成果,不问收获,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只有以这种舍的心态去对待,你才可能有所得,但也只是有可能”。(见习记者 陈海波)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