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大力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

Writer: admin Time:2023-10-25 Browse:134

  科技创新的内涵在于创造并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抢占发展先机、突破资源制约、发挥后发优势,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

  抢占发展先机,制高点在科技引领。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加快推进我国的科技创新,抢占制高点,以科技创新为国家“强筋健骨”,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打破资源约束,着力点在科技进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大。严峻的资源供求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依赖,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

  发挥后发优势,切入点在科技驱动。中西部后发地区,要发挥好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切入点在于创新。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现有技术成果,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快速缩小差距。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自主创新,在结构调整中提升水平,在科学发展中富民强省,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是要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联盟。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一是要确立企业在研发中的主体地位。要把企业需求作为研发的导向,企业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二是要确立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是研发主体,也是转化主体。许多科研成果得不到转化,主要原因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转化意识不够。三是要确立企业在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成为研发主体、转化主体后,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就会关心、重视并加大科研投入,成为投入主体。四是要确立企业受支持的主体地位。政府应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用于企业自主创新所占比重。

  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企业的能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高校与科研机构要把应用研究放到重要位置。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建设的观念,切实提高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于关系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从立项开始,就要积极与企业对接,进行联合攻关,发挥双方优势,提高科技成果的研发质量和转化效率。

  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产学研各方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产学研联盟。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建立健全技术市场,推动产学研三方交流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科研机构以技术入股,解决好技术产权的利益分配问题。要促进信息共享,沟通由市场产品需求,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再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技术供给传输。

  实行绿色GDP政绩考核。要在GDP考核中增加绿色指标,考核扣除环境和资源消耗成本后的GDP。通过考核,促使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生态环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促使政府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促进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快速发展,抑制非绿色产业和非绿色企业发展;促使政府大力支持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刺激企业创新激情,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节能降耗减排,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强化政府政策资金引导作用。认真落实好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创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方式,推进政府资金和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战略合作,突破投融资瓶颈。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投放力度。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切实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协同推动各类科技人才政策措施和科技人才工程的实施。要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事业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灵活的机制和优厚的待遇为回报,打破户籍、身份、档案等制约,促进人才区域流动。

  健全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要真正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成果产业化效益作为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权重。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把开发的科研成果自行转化,在大学科技园或高新区进行创新创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配套设施支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把科研成果向企业进行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转化中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要给予奖励。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