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科技创新范文

Writer: admin Time:2023-11-16 Browse:128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科技创新的都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科技创新,行业就不会有突破和发展,停滞不前,甚而会慢慢走向衰退。对于广电行业也是如此。

  科技创新应该以人为主。“人”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包括三方面:领导,团队和个人。领导在科技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战略性部署和决策,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领导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和领军人。而团队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巨大的力量,团队担当着通过合作、互助用集体的智慧实现科技创新的重任。但科技创新的重担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个人,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个体,都用科技创新的思想武装起来了,并为之努力奋斗,科技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科技创新需要得到全面的关注,才能更好地发展。媒体应该当仁不让地发挥作用,积极推广科技创新的思想内涵,宣传其重要性,同时展示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展示先进经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社会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如果科技创新的思想内涵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被大家知晓,科技创新的成功个人或团体能够得到充分的鼓励和表彰,其步伐必然加快。

  同时,更重要的,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广泛地吸收和接纳外部的先进经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少企业,应该摒除以往的仅限于企业内部的闭门造车的习惯,因为这种缺乏交流、缺乏相互学习的创新必然缓慢和有限。我们应当提倡企业之间的充分交流,企业和学院之间的及时联系和互相学习,以及本国企业和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和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提升科技创新的速率和质量。

  2008年3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颁奖的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2007)科技创新评奖活动,最大的目的也是搭建一个平台,突出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创新,为上一年里在广电行业各领域有丰硕创新成果和经验的团队以及个人,提供表彰。广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超越,这次评奖也提供了一个科技创新交流的平台,使行业内人±能够在互相学习中取得更多的进步。激励整个行业早日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出更多的新产品,激励广大科技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报效国家民族,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动力。

  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

  为充分发挥期刊的资源优势,提高刊物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形成办刊特色,为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服务,构建以国家科技发展研究、行业系列政策和发展现状为主的专业研究平台,本刊特增加了“科技创新报告”栏目,现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及高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进行广泛征稿。凡符合此栏目刊发标准的文章,我刊将免费刊发!

  凡是国内科技领域从事科技研究的工作者,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及其科学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以及专业从事科研报告调研及撰写的人员均可向本栏目进行投稿。

  论文应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及注释、参考文献等要素。

  论文字数不低于5000字。其中,标题一般不超过25个字,摘要400字左右。

  企业要想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新发现和技术发明,并加强各种相关技术的综合效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原创性产品;在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进行再创新。

  为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中小企业自身必须采取和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相应措施:

  (1)加强硬件改造和资金投入:投入适当的资金,实现设备、设施和环境改造,以满足生产要求和顾客需要。

  (2)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工艺优势,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使不断创新的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设施和环境改造创新融为一体, 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发展。

  (3)持续地和不断地提高企业现代化创新管理水准: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方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增值,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学习创新型企业,持续有力地保证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宁波东盛集成电路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领导集体认为,加强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如何保障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持续性。硬件改造投入和技术工艺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必要资源,而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则是科技创新的根本资源。所以高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是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基础条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公司要发展,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追求公司行为与客观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企业员工队伍应具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才能从实现出发,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公司的管理制度营造了鼓励创新的平台,引导、支持员工从本职、本岗位工作着眼,敢于冲破旧的习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深化认识、勇于探索,实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改善环境、改进设备、改进工艺,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多方位创新。激励创新已经形成一种运行机制,员工从创新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实现人才的升值,企业的创新文化迅速发展,为加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是加强科技创新的技术基础,并定向给予公司年GDP总额的3%以上的资金投入,是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公司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是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发挥着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依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市场发展规律,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既保障公司的持续发展后劲,又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工程技术中心集中了科技投入力度大、研发人员技术素质高的优势,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研发成果鉴定制度和各类创新激励制度,不但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大大促进科技创新的开展,实现了研发成果周期短、技术水平高、成果转化率高,有效地增加企业技术含量。公司每年获得新产品产业化达成的利润占总利润的10%,促进了企业经济持续发展。

  公司重视企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建设。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具有良好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为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平台。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同在一个起跑线上,共同享有科技创新的极其优越的条件和动力。

  市场环境已经形成企业科技创新的最直接的动力。这充分体现在市场供求关系中的需求拉动。每个企业的机遇是平等的,但企业把握机遇的能力,决定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把握机遇的能力,从而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从行业内部的竞争环境看,同一行业内,诸多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各自为增加市场份额、企业盈利能力而展开竞争。这种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必须加速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及时更新换代,长期致力于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合理的利润。因此,市场竞争规律,促进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取得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障。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内行业的领军企业,近两年开始以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为目标,加速前进。

  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目前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其实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多少年来,应试教育的桎梏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科技教育也总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即使搞一些科技活动也是依葫芦画瓢,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缺乏创意,更缺乏创造性。因此,必须探索一条科技创新之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强国富民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因此,这就要广大教师改变陈腐的教育观念,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传统的科技教育模式方法陈旧,格式老套,训练单一,满足于纸上谈兵,搞搞小制作,即使搞点小发明,也缺乏新意,更谈不上创新。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停留在自然常识课上灌输的肤浅的知识,致使学生头脑僵化,思维萎缩,操作实践能力低下,这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必须打破陈旧模式,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由灌输科技知识向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

  创新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引发潜能的催化剂,是否有一块利于创新思维萌芽的土壤。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设育人的良好环境,学校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就必须努力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树立自信心开始。自信是成功的起点。现代教育心理表明,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其智能将会发挥出无限的潜力。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坚信“我能行”。

  2.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未来的创新人才都必须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中摸爬滚打,刻苦训练,将来才能进入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创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要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3.寓科技创新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举行形式多样,创新色彩浓郁的科技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他们参加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操作比赛,自己动脑动手做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教师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科技创新实践的机会,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让学生在各项科技活动中经受锻炼,陶冶情操,既增知识,又长才干。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直觉思维,灵活的发散思维,还要善于多向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在重视聚合性思维的基础上,更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开拓思维的空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向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深入生活,确立新视野。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科学奥秘,还有待于我们去学习,去发现,去求索。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观察自然,把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带出校门,带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探索奥秘,体验成功。

  2.鼓励求异,构建新思维。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营造氛围,反复训练,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维和见解,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异想天开”,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引导他们自觉追求创造性思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新,从而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新思维模式,使学生真正进入到“科技创新”的世界。

  3.发挥想象,创出新奇迹。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一切契机,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科技的王国里自由飞翔。由此及彼想象开去,由想象去实践,去实验,由想象去探索、去发现、去发明。

  自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经济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国家创新系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具有不同于前人或超越自身的独特的途径和方法。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总称,科技创新主要包括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创新两个方面。文化是社会文明的精华,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是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复合体。管理心理学把“文化”定义为“群体成员共同认同和拥有的一组管理理念与愿景、价值观取向和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的人文内涵。科技创新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一系列文化要素的总和。创新与文化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的关系,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先行,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一个重大的人文创新引导,需要文化的繁荣。科技史的发展也能证明这一点,比如著名的李约瑟之迷和韦伯疑问——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元明以前,中国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后来的落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思想如忽视理性、注重伦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耻于竞争等不无关系。

  (1)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技创新文化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到影响科技创新的文化、制度等社会环境,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再到成果转移的完整过程和多种特征要素的集合,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要求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尽可能将影响科技创新文化的主要要素囊括在内,以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全貌和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但是,全面性并非要求设计的指标体系面面俱到,而应从众多的指标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指标,在技术处理上:一是选择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指标取代过多的单项指标,二是选择最能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发展状况的指标,三是在相互包容和相互关联的指标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2)科学性原则。即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选取的指标应能准确的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以文化竞争力、公共选择理论、投入产出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要利用静态指标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基础、现状和实力,又要利用动态指标体现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潜力、趋势和前景。并充分考虑指标数量大、各类中具体指标相关性强的特点,兼顾评价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前瞻性。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前瞻性,要考虑今后发展变化的可能。为某一区域的制度绩效和文化氛围提供定量考察,适应当前国际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形势与趋势,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引导各科技创新实体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引导各科研单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

  (4)可比性原则。统计指标所测度的现象的性质具有可比性,当需要认识两种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联系时,要求对比的两个统计指标所度量的现象在性质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两个指标的度量性质相同时,要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具有可比性。可比性还要求对末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或无量化处理。

  (5)可行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每个指标数据都要有可靠的资料来源,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科学,要便于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科技创新文化的决定方面,往往有些重要因素或难以直接量化,或有某些对象具有统计数据,缺乏完整性。一般研究常常为了便于计算,略去了这些重要的方面,同时要删除一些内容重复的定量指标,以简化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1)科技创新文化环境。政府文化投入率(单位:%):即政府文化经费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比率;家庭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单位:%);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单位:册);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单位:元);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单位:人);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单位:个);居民文化程度(单位:人):该指标选用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外来文化的认同度(单位:张/人):该指标选用各地出版VCD数量与当地总人口的比重;经商指数(单位:%):即非公有经济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等等。

  (2)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件数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文件数量);拓宽科技体制融资渠道(文件数量);加大财政税收支持(文件数量);市场化指数(单位:%):即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知识产权指数(单位:作/万元):该指标选用专利申请量与GDP之比;政府规模(单位:%):即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与总人口的比重;对外开放度(单位:%):选取出口额加上进口额与GDP的比例。

  (3)科技创新经济环境。城市化率(单位:%):即从事非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失业率(单位:%);通货膨胀(单位:%)。

  每万人口的专利申请量(单位:件);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单位:人):即登记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地区人口的比率;研发全时人员当量(单位:人年):研究与发展人员指参与研究与发展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直接为项目课题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全时人员当量是指全时人员数加所有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科技机构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单位:千元/人)。

  (1)企业投入。技术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单位:%):即各地区大中型企业中技术开发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单位:%):指各地区大中企业中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单位:%);企业技改投资比率(单位:%)即企业技改投资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科技开发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单位:%)。

  (2)高校、研究与开发机构投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单位:个);每万人高校教工数(单位:人);教学与科技中副教授以上人员(单位:人);高校科技服务课题数(单位:项);R&D投入占GDP比重(单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数(单位:万元);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单位:%)。

  获奖成果数(单位:件);每百万人口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单位: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单位:%);技术市场成交额(单位:万元):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技术服务等有偿技术交易额;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单位:%):指新产品开发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单位:%);S&N、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单位:篇):即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和优秀博士论文的数量和;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科技论文数(单位:件):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T(《工程索引》)、ISIP(《科学技术会计索引》)收录的论文数;国内CSCD、CSSCI收录论文数(单位:篇):指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每万人火炬、星火计划及成果推广项目(单位:项)。

  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信息上会发生重叠,从而影响评价工作的进行。设某区域Ri(i=1,2,…,n)在指标Ij(j=1,2,…,p)下取值为,得到指标矩阵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反映问题的角度和形式不同,指标较多,且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为便于比较,对指标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令y=X/(对于逆指标如基尼系数、失业率等的处理需要把X取负号),得到规范化矩阵Y=(y)np

  解样本相关系数阵的特征方程R-?姿Ip=0得到p个特征值?姿1≥?姿2≥…?姿p≥0

  按≥0.85确定m个主成分,使信息利用率达到85%,求出前m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将之规范化,得到每个主成分的线综合评价

  求出样本在每一主成分上的得分,构造综合评价函数F=a+a+…+a,ai为每个主成分yi的方差贡献率,(i=1,2,…,m)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分别按和F对样本进行排序,即可得到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其值越大,某一区域的科技创新文化越优。

  1蒋慧工.国家核心竞争力三元素:人才、创新、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陈依元.试论科技创新文化内涵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2003(12)

  4徐冠华.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J].中国软科学,2001(3)

  科技创新概念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并走向一体化的时代特征。科技创新作为内生驱动力,是包含于而不是外在于现代化的体系,并与现代化的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一个动力要素。

  太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是指太仓在率先全面建成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向以知识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社会、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目标是力争在2014年总体上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多领域的变革和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1)太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是双重的。太仓作为我国现代化的先发地区,目前已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后期,即将进入现代化的第二个阶段即知识化阶段,也已面临现代化第二阶段的挑战和机遇,需承担两个阶段的双重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既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更要注重向知识化的转变,追求生态化、人民生活幸福最大化,要实现全方位进步。

  (2)太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是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现。太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不仅是投资、技术进步,满足人类物质追求和经济安全,更是知识创新、制度创新、专业人才,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现。要实现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成为科教人才强市。

  (3)太仓基本实现现代化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再实现共同富裕。太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速度要快于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发展水平要高于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要实现区域的领先发展和保持先发优势,进而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再实现共同富裕。

  太仓基本现代化各指标中几个弱项指标分别是(指数均未达到8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规模以上)、R&D经费占GDP的比重、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三产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重、万元GDP能耗,这些指标中都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这些指标的数值偏低,说明科技创新不足,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引领作用发挥得不好,这些弱项指标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的两个层面上,一是科技创新成果偏少;二是科技创新的内在驱动力缺乏,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需求的联系不紧密。太仓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的根源是科技创新内生驱动力不足。

  产业结构转型滞后是太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根据钱纳里等人的研究,当经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时,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转向技术要素的投入,科技创新开始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太仓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乏,太仓的科技创新虽然在国内处于领先行列,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是国际化的,只有国际领先才是真正的领先,因此科技创新必须参与国际竞争,用国际标准来衡量,在这方面太仓缺人才、缺成果,尤其是缺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缺重大成果,太仓科技创新内生驱动力的不足对产业结构影响很大,产业结构转型滞后,没有及时转向科技创新驱动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太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较高,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说明企业一方面缺乏科技创新的实力,既缺人才,又缺经费,缺乏科技创新的团队,没有科技创新的资金,尤其是太仓大量的中小企业,生存都是步履维艰,很难创新。另一方面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企业都是趋利的,但开展科技创新在目前的环境中企业感受到的风险还太大,顾虑很多。

  要促进太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厘清思路,明确目标,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内生驱动力,加快从现代化第一阶段向现代化第二阶段的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关注民生,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导向作用。

  2.1 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力解决太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加大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是从源头上增加科技创新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途径,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领军型海归人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捷径。要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端的人才与高端的产业结构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要实现人才的超常规发展,率先实现人才强市的目标。

  2.2 为科技创新成为内生驱动力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太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制度环境

  制度创新是现代化第二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太仓政府要发挥好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和提供公共物品(包括公共政策)这两方面的职能,一方面淘汰落后产业,培育引进和做大做强先进产业,打造符合现代化城市要求的产业新高地,要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强政产学研联盟,建立创新资金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另一方面更要突出制度创新的职能,要加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制度环境建设,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在目前尤其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体制机制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推进国民经济创新发展。政府是体制机制的供给者和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推动者,体制机制创新离不开政府创新。

  (1)创新政府考核制度。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完善政府考核制度,将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纳入考核内容,引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建立政府多部门联合制定科技创新政策的机制。政府多部门承担或涉及科技创新工作,为了提高科技政策的科学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政府要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3)培养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国民财富,是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关键要素。教育、科技、宣传文化、财政和金融等部门要加强流程再造,联合社会各阶层,将创新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培育全社会热爱创新、勇于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共同创新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方面,用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增长带动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的增长和企业主体性资金投入的增长,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太仓推出了“科才通”项目(建立了太仓市科技人才金融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科才通”项目一期启动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000万元,三家银行对科技人才型中小企业,特别是领军人才企业加大信贷投入,累计投入须达专项资金的10倍。)、交通银行针对太仓的科技型企业搞了一个“科贷通”,这些都比较好。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就是要充分利用银行信贷、创业投资、保险和担保等直接和间接融资手段,促进资本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在税收激励政策方面,切实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在落实好现行各项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从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鼓励发展新业态等角度,针对产业的具体特征,制定流转税、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支持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包括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信贷方式创新,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扶持和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加大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太仓已有创业园、软件园、LOFT工业设计园、太仓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是集聚高端要素的重要载体平台,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发动机”。有创新、没有大平台大载体建设,就不可能解决产业低小散问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大学科技园,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创新源泉,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2010年由太仓市委市政府、著名高校与企业共同设立的健雄联合研究院,为筹建太仓大学科技园创造了条件。

  健雄联合研究院是太仓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实现“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支撑,由太仓市政府、著名高校(首期包括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和南通大学等八所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的综合性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于2010年7月揭牌。健雄联合研究院面向区域经济、以产业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吸收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资源,开展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领军人才集聚、人才培养(研究生层次)、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技术服务等工作,推动太仓科技创新发展,真正实现著名高校科技、人才、教育资源集聚太仓,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培养,为各行业提供高层次人才保证、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由于有了健雄联合研究院、有了集聚大学科技资源的平台,因此,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1月23日已行文“关于推进筹建太仓大学科技园的决定”,并落实健雄联合研究院专门人员负责筹建大学科技园。

  自太仓大学科技园建设之日起,学院领导向市科技局领导、分管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确立了筹建省级太仓大学科技园的目标,先后起草了《太仓市人民政府和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共建太仓大学科技园协议》、《关于成立太仓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太仓大学科技园(筹)发展规划》等文件。经过半年多的建设,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和江苏省教育厅于2011年12月批复同意以健雄联合研究院、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筹建省级太仓大学科技园。

  省厅主管部门认为以健雄联合研究院为主体建设太仓大学科技园是一个创新、有特色,能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软着陆,同时健雄联合研究院起着“浇水、施肥、催化、助研”作用,能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孵化出园,从而得以产业化。以健雄联合研究院为主体建设太仓大学科技园,不仅仅对某一高校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而是针对太仓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外高校范围内选择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成果和项目入园孵化,这就避免了完全依托某一所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面临科技成果不多、对太仓产业相关度不高、成果没有可比性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太仓大学科技园(筹)结合太仓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工作,促进其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截止2011年底,太仓大学科技园(筹),进驻了21家企业,注册资金累计1.52亿元,就业人数462人、其士、硕士计68名,外籍12名。其中美国生物医药黄新江研究团队、北京物联网张小全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王永祥新药研究团队、北京华成育卓科技等4个领军团队落户园区设立公司,开展成果孵化和研究工作。其中,黄新江团队、张小全团队获得2011年太仓“522人才项目”,张小全团队注册的苏州迪芬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012年江苏省科技厅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引导基金资助。

  (1)对筹建省级太仓大学科技园的认识不够。目前一般认为大学科技园是具有公益性、重视社会效益的营利性企业组织。它的核心功能应该是高新技术项目或企业的孵化转化,其孵化成果——高新科技项目或企业应尽快转移到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具有“事业单位”的职能。事实上高新技术成果实现孵化转化为企业的过程是具有高风险的,即使成功也难以在孵化阶段盈利,而只有在成为规模大型企业以后的市场化经营中才能获取更大利润。因此,在完成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任务推动成果孵化转化的运作过程中,应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等而难以取得回报。在国家层面,对大学科技园的优惠政策支持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使在机制上有利于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的发挥,以推动难度较大的优质项目的孵化转化工作的进行。

  太仓“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必须以高科技项目、成果、企业孵化为抓手,但大家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直在寻找现成的、科技含量高的、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产业化生产,而忽视了孵化这个重要的环节。

  (2)太仓市政府对太仓大学科技园建设扶持重视不够。建设大学科技园必须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优势联姻。例如日本筑波大学科技城属于政府直接管理型,曾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受广泛关注。太仓创业园、软件园均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而太仓市政府尚未制定对大学科技园营造的有关优惠政策,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支持的政策、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的政策、对用于推动技术创新资金支持政策、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政策等,这就极大阻碍了太仓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

  大学科技园建设关键要发挥政府、大学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在各级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下,明确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努力从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政府关系。实践证明,大凡办得好的大学科技园,无不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紧密相关。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推动,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划、指导和协调,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地方政府在土地的征用、环境优化、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全力支持,也需要政府对园内企业孵化器和中小型企业研发的政策引导性风险基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对大学科技园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看它现在创造了多少产值,更不能仅仅将大学科技园作为招商引资的工具,而要登高望远,看到它对当地未来创新与发展的巨大影响。

  (2)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关系。大学科技园在思想、文化、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依托大学,“依托”就是大学科技园要充分依靠大学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设备资源、创新思维资源加快自身建设。这样既能保证高校控股和参股的企业把用来孵化的资金用到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上来,又可以使学校控股和参股的企业,不断从学校得到科研成果,保持持续技术创新的能力。太仓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必须依托健雄联合研究院,离开联合研究院就无法集聚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各项资源。

  (3)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关系。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都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但两者定位不同。大学科技园是“苗圃”,主要任务是孵化科技企业和培育科技企业家。高新区是“大田”,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科技园孵化出来的小企业在这里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因此,必须认真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立起“科技创新—企业孵化—规模生产—占领市场”的上下游一条龙发展关系,共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4)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关系。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为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从观念上、经济上、机制上和人才等方面做了重要准备。孵化创新创业企业与建设大学科技园要结合起来,实现协同发展。一是要以孵化企业为基础来建设大学科技园。二是要通过创办大学科技园来促进园区在孵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办大学科技园的目标之一就是为在孵企业提供优越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在孵企业则借助园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高校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为基础,来加快自身的不断生成和迅速成长。

  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先发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必须成为内生驱动力。目前太仓的现代化进程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从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变,太仓作为我国现代化的先发地区之一,已率先遇到了因科技创新内生驱动力不足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太仓必须明确目标、厘清思路、多管齐下,务必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内生驱动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才能使现代化道路上的各种问题迎刃而解,才能保持太仓经济社会继续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尹余生,曹斌,勾海林,侯天伟.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功能建设的新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1).

  [2]程勉中.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机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武星,武士俊.大学科技园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3).

  [4]夏亚莉.大学科技园引领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9).

  [5]徐小钦,唐潜宁.我国大学科技园推动区域创新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

  (一)科技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匮乏、指导不到位,仅靠市科技局10余人要抓好全市的科技工作显然是力不从心。同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平台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有的高层次人才中,教育类人才占了很大的比例,高技能创新型实用人才严重短缺;全市仅有两所高校,现有人员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科研工作需要;市、县两级科研机构只有3个,工作仅局限于农业方面,存在人员老化问题,工作开展不正常;全市企业中,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仅有5个,高新技术企业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民营科技企业18家,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到目前为止,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22家。我市科技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与贵阳、遵义相比,差距甚远。

  (三)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市科技经费投入虽有一定增长,但按照有关规定,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__年仅达到0.5%,尤其是各县科技经费的投入,除六枝特区外,其余三个县(区)都达到和超过《条例》要求,但实质上多数为“过路资金”,真正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很少。按照《中共__省委__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十二五”期末,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以上,__年,我市只达到0.059%,任务十分艰巨。

  (四)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十一五”以来,我市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科技含量高、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未得到很好的鼓励和支持,如六盘水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的焦炉气汽车项目,该公司__年自筹资金将其专利技术与__万达公司合作研制12辆焦炉气公交车,目前仅允许5辆上路运行,剩余7辆至今仍闲置。没有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不能有效的调动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创新思想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对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科技组织建设,尽快恢复县级科技行政管理机构,强化县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的职能。

  (二)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引导和推动科技发展,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对自主创新的企业,各级政府要理直气壮的给予关心和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要根据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是制定政府采购制度。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项目,优先购买市内具有自主创新的装备和产品。由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等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我市的《重点新产品目录》,下发全市遵照执行;二是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时,从企业上缴的所得税中加计扣除,鼓励企业成立技术中心,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要引导社会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融资投入,加大对六盘水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的扶持力度,尽快完善担保功能,增强融资能力。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有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现有基础设施和各种公共科技资源,推进形成以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企业整合应用社会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认真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尽快制定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实施细则,作好年度目标考核的相关工作。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我市由于地理环境、基础 条件等限制,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我市的教育、医疗卫生、城市规划及管理、企业管理和创新领军人才较为紧缺。今年我市出台了《六盘水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单位认为该《试行办法》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不大,操作性不强。因此,为使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实效,建议对《试行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坚持引进人才与开发本土人才有机结合,既重视外来人才,也用好身边人才,要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大焦炉气汽车项目的推广力度。总理在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__市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焦炉气在汽车上应用的关键技术成果,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在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大亮点。为此,建议制定发展焦炉气汽车项目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推广力度。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和经济变革。科技创新有着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特征,原创性的理论诞生会带来这一领域井喷式的发展。如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些创新也带动了一批新的投资领域的出现:一旦市场前景看好的新技术出现,风险投资就会蜂拥而上,从而带动原材料、加工、就业机会等的需求,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思路,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谋划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重塑本国竞争力,带动经济发展。美国提出优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术产业;英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物产业、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日本提出发展环境与能源、健康两大产业;韩国重点发展能源与环境、信息技术产业、知识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当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立国强国,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广泛共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江苏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受资源环境制约、外需市场萎缩、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科技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总量较大,但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加剧。2012年江苏工业用电增幅达4.7%,高于全国的3.4%,每万元GDP能耗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6倍,且3/4是煤炭消耗,新能源占比不足10%。全省土地开发强度接近20%,苏南部分地区已经超过25%,远高于日本的8.5%、德国的13%。

  二是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但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在产业层次、发展质量效益上仍有差距,特别是结构性矛盾凸显。从产业结构看,大多处于全球产业分工中低端环节,高新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工业增加值率40%的平均水平;从技术供给结构看,基础研究占R&D经费支出比重仅2.2%,远低于创新型国家10%—20%的水平;从出口结构看,外贸经营对外依赖较重,而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仅占出口额的10%左右;从创新资源分布结构看,仍比较多地集中在高校院所,基层一线的创新布局不尽合理。

  三是科技综合实力快速增长,但科技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还未确立。虽然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四连冠”,区域创新体系已基本构建,但科技创新的地位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落实到地方、基层,科技在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尚未真正确立,不同区域对科技的认识也有比较大的差距,“上热下冷”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考核工作时,还没有设立约束性考核指标,尚未做到“缺什么考什么”,依靠目标考核促进基层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还很缺乏。

  四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巩固,但企业创新能力亟待增强。总体来看,我省企业的自主开发、技术集成能力还比较薄弱。企业研发强度偏低,2012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呈递减趋势,仅为1.07%,比2011年降低0.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强度为0.91%,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4。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仅为9.61%,低于全国2011年12.6%的水平。投入上的差距,造成我省企业创新绩效和质量不高。2012年我省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915件,总量不足广东的1/10;发明专利授权量比广东少6000多件,仅为广东的73%,有效发明专利数比广东少3万多件,仅为广东的57%。

  获批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使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加快推进科技改革与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红利,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加快高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产业大而不强,是当前江苏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若不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即使制造业规模再大,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加工基地,缺少产业分工话语权和市场竞争主动权。要围绕产业重点领域,面向未来世界高科技前沿,在核心、高端、基础性重大关键技术上,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瓶颈,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动“校企联盟”建设,鼓励支持更多的省内高校院所联系和服务企业创新。深入推进与国家大院大所在重大成果转化、重大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努力开拓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省校合作关系。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研发人员比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采用省市县协同联动的方式,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指导、协调和服务,强化考核督查,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建有研发机构。探索建立省级层面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完善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依托产业集聚明显、要素集中突出的园区、基地和基层乡镇,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高水平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行先试,在较大区域内整合创新资源,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引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支持苏南地区在区域创新一体化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率先探索、先行先试。争取在苏南国家高新区及其辐射示范区域内,推广应用中关村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创业园建设,提高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

  探索发展科技金融的有效途径。引导创业投资向科技创新的前端集聚,不断创新引导资金支持方式,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积极稳妥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水平,切实发挥科技小贷公司服务科技小微企业的作用。加快完善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引导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建设和科技信贷产品创新。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字方针,按照“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战略,全力领会十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战略定位内涵。迅速增强驱动的新动力源,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比重达32%,创新型经济的总量不断扩大,区域创新体系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位次前移。

  一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数量上和争取资金数量上求突破。力争本局培育项目120个以上,推荐上报项目50个以上,项目立项数20个。

  二是在高技术战略发展规模上求突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值在2012年171亿的基础上,增幅达到240亿元。

  三是在科技服务研发平台建设上求突破。积极推进科技创业园和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服务能力提升,继续争创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家。

  四是专利申请工作方面求突破。力争各类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合计达1600件。

  五是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上求突破。力争完成校地合作1家,校企合作32家,产学研合作在研项目累积达80项。

  六是在科技与金融结合路径探索上求突破。力争新增市级认定创业投资公司1个。

  七是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全力配合人才办在获批的数量上求突破。力争推荐申报省市各类人才项目25项以上。

  八是在科学发展观考核,市对县科技创新考核,和科技创新工程指标考核方面,争取在三项考核进位上求突破。

  通过以上八项工作的落实,在品牌体系创建上下功夫,全面推进我县科技工作争先进位。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