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社科成果选粹|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样本

Writer: admin Time:2023-11-18 Browse:71

  深圳需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的“硬科技”导向,有效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发、技术、产业、金融、人才等各链环相互支撑,以激发各类创新要素活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构建根植于深圳40余年的创新沃土,生发于新时代十年创新驱动战略的实践,为深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之时,深圳将进一步对各类创新要素提优补缺,促进全过程创新链条的有机融合,为我国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鲜活的“深圳样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习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深圳作为全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产业升级为牵引,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科技创新之路。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随着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构建,深圳创新体系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与系统性重构。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深圳在原始创新力提升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都有待突破。基于此,通过补链、强链以及延链,进一步提升创新生态链的可持续性、鲁棒性以及包容性,将是深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基础研究链环作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第一环,是打开整个创新链条的密码。只有夯实基础研究之根,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力。近十年以来,深圳基础研究奋起直追,经过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体制变革的努力,深圳基础研究人才聚集速度加快,基础研究成果产出丰硕。目前,深圳已建成2700多个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和企业技术中心,夯实了基础研究的硬条件。但需要强调的是,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比照,深圳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和精度仍有提升空间,各类平台及资源也需要进一步地整合协同。

  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并重,动员市场中多方创新主体参与其中,形成基础研究多元化参与格局。加强重要基础研究人才的引进与培育,把基础研究人才的池子做大,成为其他链环蓄水池。完善基础研究的管理、评价和监督体制,优化科研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创新平台协同管理模式,优化资源统筹运用,避免浪费与低效,提升基础研究链环投入产出比。

  技术攻关作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第二环,是摆脱“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近十年以来,深圳为夯实技术创新根基,出台多个文件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关键环节的培育和引进,增强产业技术网络的广度与厚度;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撑力度,广泛密植“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以加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技术等领域形成突破,领跑全球;不断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攻关,积极探索“揭榜挂帅”“链长制”等机制创新,有效提升了技术攻关链环的强韧性。但深圳在有的关键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的事实不能回避,急需补足在自主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方面的短板。对此,新发展阶段深圳可以组建新型企业“技术联盟”为突破口,实现企业创新主体的“跨域协同、碰撞迭代”,为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奠定基础。

  参与联盟的各头部企业可设立共同基金,按照市场占有率或其他原则共同承担研发费用,以降低单个主体的成本负担,分散创新风险。企业技术联盟须对技术共享边界以及贡献回报等问题做出合意约定。技术联盟需要有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扬长避短,分工配合,以节省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企业组团出海,共同开发市场。应用场景扩展与市场渗透速度将是决定新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成果产业化作为全过程创新链的中间环节,也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这一链环,发挥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强力拉动,才能让科技真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近十年以来,深圳从加强本土科技成果池建设到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从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生态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转化周期持续缩短,深圳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前期成效卓著。但与“打造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的远景目标相比,深圳的中介机构专业性仍需提升,相关平台服务能力尚待加强,产业化动力机制仍有优化空间等。

  对此,新发展阶段深圳在畅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一链环方面可考虑几点:一,继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培育出更多的中介机构,提供发明评估、商业推广、交易估值、谈判签约等专业服务。二,注重对产业相关的联盟、协会等平台的建设。产业联盟能够通过合作研发、制定标准、完善产业链协作、共同开发市场等提高一国或地区特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加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的培养。从应用型科研人员的培育到熟悉产业科技发展的企业负责人,再到精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质量中介,形成全方位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科技金融作为全过程创新链不可或缺的“点火器”和“助推器”,是驱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重要引擎。深圳科技金融领域发展较早,是全国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近十年以来,深圳科技金融进一步突破与活化,通过建立国际板、推动海外红筹股回归资本市场以及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债券市场发展等,逐步打造出一个由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的科技金融链环;此外,深圳政府持续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通过成立天使母基金、企业风险投资等去满足科技企业金融需求;还通过不断梳理和优化政策,超前布局,疏导资金资源向关键技术领域精准投放,支持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成长。也要看到,深圳科技金融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既发挥其催化剂作用,又守住金融风险底线,需要做好科技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这是深圳打造科技金融融合地的核心问题。深圳需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的“硬科技”导向,有效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继续加强面向科技创新企业、投贷结合的科技创新发展银行建设,扩大科技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为不同规模、类型、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

  人才支撑作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最后一环,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并为各个链环提供智力支持。“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近十年以来,深圳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87万人,各类人才总数超600万人,新增认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4278人,引进落户各类人才25.6万人,全市在站博士后5137人,成为极具创新力和吸引力的人才之城。深圳的人才发展由单项比较优势向综合环境优势转变,人才集聚态势由“孔雀东南飞”向“全球英才聚鹏城”转变。面对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受限与国内地区间高层次人才竞争加剧,深圳在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建设中,需重视以下几点:一,推动人才供给与创新链需求相适应,即锚定全球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科技人才结构,构建关键技术领域人才高度集聚的生态。二,在科技人才激励方面强调保障与容错机制相容,保证科技人才的事业长期稳定与宽容的科研环境并存。三,坚持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先行先试国际人才技术移民与积分评估制度,推进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等,以增强对跨文化圈层的高层次人才招揽力与吸引力。

  (崔宏轶系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家豪系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本文是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为SZ2022B002)的阶段性成果】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