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两会时间 专访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筑牢人才基础

Writer: admin Time:2023-01-17 Browse:6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沈洁表示,市科协将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融入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大局,积极建设科学家精神宣教平台、全链条人才托举平台、前沿性学术交流平台、落地化科创服务平台、社会化协同科普平台、国际化科技交流平台、全媒体科学传播平台,通过七个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连通、各类组织联动、创新资源融通的有温度、可信赖,有活力、见实效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她还透露,今年暑期,北京市科协将首次举办“科技馆之城”活动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实验室、科学装置、生产线、特色科普展厅等科技、科普场所和硬件资源,为首都市民带来一场大型全民级的科技文化盛宴。

  新京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助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方面,市科协做了哪些工作?

  沈洁: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集中表达,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科协是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团组织,是凝聚、服务和培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过去一年,市科协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围绕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以及壮大科学传播人才、海外科技人才、青少年和老年科技人才队伍,初步构建具有科协特色的引领、吸纳、凝聚、激励人才的工作体系。

  首都工程师队伍建设、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多项特色科技人才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多名优秀首都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等荣誉,477人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大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协人才工作体系中茁壮成长。

  沈洁:下一步,市科协将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融入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的组织优势,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筑牢人才基础。

  建强组织,拓宽科技人才工作覆盖面。持续推动高校科协、园区科协、企业科协组织建设,优化学会学科布局,推动成立更多前沿、交叉学科学会。进一步丰富组织形态,创新工作方法,吸收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组织加入科协,加强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及自由职业群体的联系服务,有效拓宽科技人才工作覆盖面。

  突出重点,健全科协特色人才工作体系。在科技创新领域,以青年人才和青年工程师为重点,全周期培养青年人才。在科学传播和科技教育领域,以科学传播人才和青少年后备人才为重点,选树科学传播和媒体传播人才,探索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同时,发挥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优势,传承老科学家精神,推动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

  聚焦创新,提升服务科技人才行动力。聚焦“青年人才”等关键群体,扩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领域和规模,实施优秀工程师职业生涯全周期服务。为全球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建好青少年科技“名师工作室”,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储备。

  新京报:市科协不久前举办的“科学跨年之夜”非常精彩。在科学普及、科学传播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北京市科协有哪些成果?

  沈洁:“科学跨年之夜”演讲是市科协主办的2023科学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顶级科学家现场演讲的方式,兼具创新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受到观众的好评,目前全网传播量超过2.3亿次。

  除了“科学跨年之夜”演讲之外,2023科学跨年系列活动还包括青少年科学跨年时光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2022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首都科普好书榜单发布等,将持续到今年2月份,这些活动也非常精彩。

  市科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科学普及、科学传播,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基层下沉,北京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新突破。如“科技馆之城”建设,吸纳了980家科文旅体验场所,带动科技科普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科技馆开到百姓家门口。第十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联合1100家单位举办活动3200多场,线万余人次,全网阅读量高达7.13亿次。

  新京报:围绕科学普及、科学传播,下一步北京市科协将开展哪些工作?今年市民能享受到哪些科普大餐?

  沈洁:下一步,市科协将全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筑牢良好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我们将打造社会化协同科普平台。支持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技创新主体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激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为科技工作者与公众紧密联系构建桥梁。推动科技科普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公益性科技类服务。

  打造全媒体科学传播平台。汇聚融合全社会科学传播资源,逐步形成存储海量、内容丰富的科学传播资源库。全面推动全媒体生产体系建设,联合有关单位研究制定科普产业、产品标准,打造优质科普资源作品、科技科普场所推介榜、科普话题热搜榜、科学流言榜等,增强高质量科普产品服务供给。同时,我们还将协同联动社会资源,打造集合官方媒体、商业媒体和科普大V的社会化科学传播矩阵圈。

  另外,还要擦亮科普工作品牌。推动“北京科学嘉年华”“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跨年系列活动”等大型活动提质扩面,提高公众参与度,优化体验感。今年暑期,还将首次举办“科技馆之城”活动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实验室、科学装置、生产线、特色科普展厅等科技、科普场所和硬件资源,为首都市民带来一场大型全民级的科技文化盛宴。

  新京报:当前,科协组织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市科协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将开展哪些工作?

  沈洁:过去一年,市科协着力推动以学术策源科技创新,组织带动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中关村论坛、服贸会、金融街论坛、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平台,主办、承办重要活动17项。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千余项,涌现出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工程创新服务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研讨会等一批优秀学术品牌。坚持“一区一策”,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新建10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6个乡村振兴工作站。

  下一步,市科协将充分发挥学术在策源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区域所需、企业所急,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串联各类创新主体,打好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组合拳。

  打造前沿性学术交流平台。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提升学术引领能力,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加大基础学科学会支持力度。在中关村论坛、服贸会、金融街论坛、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国科幻大会、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高端平台上发挥科协组织独特作用。

  打造落地化科创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千人进千企”行动,面向重点领域,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需求,实现产业特派员和企业的精准对接,建强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形成一套可落地服务的机制、发布一批重大科技需求、推出一批可落地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科技服务的典型案例。开展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研究,建设一批科技专业智库基地,形成体系健全、广泛动员的科技工作者汇聚机制。

  新京报: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去年市科协举办了多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活动,未来这项工作如何深化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沈洁:目前,我们初步建成了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成了多节点科学家精神教育工作网和资源网,塑造了科学家精神“三进一上”“科技之光”“青年问青年说”等一批工作品牌,带动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在于挖掘时代内涵。科学家精神不是封闭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拓展。市科协将立足于铸牢科技创新的精神根基,面向首都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支持倡导科技工作者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勇于挑战科研难题,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讲好科学家故事。科学家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一代代科学家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和科学强国的生动实践中。市科协将继续壮大“首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发挥“红领巾讲科学”宣讲团、老年科技工作者讲解队等志愿队伍的重要作用,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场馆、进企业、上网络,让科学家的卓越成就和奋斗故事家喻户晓。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于广泛宣传传播。科学家精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可感、可学的。今年,市科协将打造科学家精神宣教平台,建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生产大众语言、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科学家精神作品。由市科协牵头策划实施的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将于春节后播出,节目融合实景科考、科学实验、科学辩论等创新形式,将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紧密结合,将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