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娱乐新闻

2024国企改革大年国资央企如何干?聚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Writer: admin Time:2024-04-03 Browse:129

  1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出席,并对2024年重点工作作出展望。

  2024年,国资国企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发布会上对2024年重点工作没有详细展开介绍,但1月26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对2024年国资央企工作作出过具体部署。

  文章指出,聚焦更好承担功能使命,坚决有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聚焦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全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聚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过往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分成两个内容来展开,现在浓缩为一个方面的工作,凸显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信号。而科技创新加产业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国有企业是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市场主体,国有企业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排头兵”,还要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国资央企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效能进一步提升。

  在此基础之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中央企业加速动能转换、加快产业升级。国资央企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具体如何落地呢?国资委在新闻发布会以及《学习时报》的署名文章中对重点领域作出要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国有企业具备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良好条件,有实力带动社会上的创新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用协同融通创新。国有企业还拥有众多的应用场景,能推动科技成果广泛的转化应用,国有企业具备成为创新主体的先天条件。

  2024年,如何更好指导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给出了四个关键点:

  国资央企不能慢条斯理、按部就班的进行科技创新,要有危机感。首先要加快技术攻关,主要指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的重点技术,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还依赖欧美西方。这些关键技术随时有可能被封锁,因此国资央企首先要加快技术攻关。

  这种技术攻关不同于过往传统的举国体制,而是要全方位践行新型举国体制。所谓新型举国体制,就是国资央企要成为技术攻关的组织者、引领者,在攻关过程中以市场化的手段整合社会上的创新资源。

  国资央企深度融入国家攻关体系,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而这些任务过往主要是由高校、科研院所来承担的,接下来国资央企须要冲锋在前,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升级版,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

  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市场和场景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应用。国资央企很多都是甲方,拥有庞大的需求,过往对进口产品、进口技术格外青睐,这种思维现在必须摒弃掉,对不成熟、不完善的国产技术和产品要释放应用场景。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有科技成果不断完善、迭代,技术攻关才能取得最终胜利,才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这对国资央企采购领域的工作流程和模式也提出改革要求。

  很多国资央企在商业模式和研发体系中所谓的科技创新主要以应用转化或者系统集成为主,这样的科技创新偏重于末端。对原创性、基础性的科技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敬而远之。

  这种心态必须打破,要敢于在原创基础性领域加大创新,很多国资央企应当向以华为为代表的优秀国内企业学习。逐步掌握如何在原创基础性领域,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带动中国在通信、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打破欧美西方的技术垄断。

  具体而言,国资央企要大力度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鼓励中央企业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重点领域研发投入,在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成果,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带动中央企业稳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提出来的时间很短,到现在也不过几个月时间,但将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生重大影响,国资央企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和领头羊。新质生产力与创新驱动相辅相成,只有创新驱动才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国资央企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些是国资央企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国资央企要结合自身主责主业,持续开展战略研判、技术预见和对标分析,强化前沿领域技术布局,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努力依靠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之所以强调创新驱动,是因为传统发展动能日益衰竭,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红利逐渐衰减,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逐步削弱,中国经济有可能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如此关键的阶段,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树立了新的发展目标,打开了新的发展路径,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

  一般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以往传统要素投入—经济产出式生产力,其关键是以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它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

  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构成要素新、组合形式新、作用方式新,使其表现出一种高创新性、强引领性、广渗透性。

  从产业方向来看,新质生产力主要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通过以上对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能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理解为一种新技术。新质生产力虽然是由科技创新引发的,但带来的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体制机制“质”的改变,是生产关系“质”的变化。

  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仅仅关注科技创新工作,而是要一体化部署、系统性安排国资央企的工作,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化改革融为一体。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要求国资央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要求国资央企加快改革的力度,尤其要围绕功能性改革、体制机制性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升。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生产力发展,在转换新旧发展动能的今天,改革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否则国企改革也就失去了他的意义。

  国企核心功能是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核心就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新质生产力,所谓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就无从谈起,服务国家战略更不可能。

  而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价值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核心也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新质生产力,就谈不上价值创造能力,也就无法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就要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旋律,为国企带来新的机制,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品牌。这样,国企改革可能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具体而言,要分类推进以科技产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结合实际制定更多针对性强、力度大、科技人员期盼的创新支持政策,指导中央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各类科技政策,从赋权松绑减负、强化正向激励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对创新活动给予足够的包容支持,让企业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国资央企要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强化数智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产业创新,虽然主要是指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但也不能忘了传统产业,更不能把传统产业当做落后产业,简单的一关了之、清理退出。

  这种思想两三年以前在个别地方出现过,但近年来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传统产业绝非落后产业,更不能当作淘汰产业,而是要持续的转型升级。所以,发展创新产业就需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

  启动实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针对相关央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与传统主业不完全匹配等顾虑,国务院国资委及时优化主责主业管理,建立完善主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探索新增长点。

  同时,在资源投入、主业培育、人才支撑等方面制定了一揽子政策,给予企业“顶格”“管用”“解渴”的支持。2023年,中央企业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组整合,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这些都为2024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2024年,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支持政策,集全系统之力,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央企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两个行动”为抓手:

  聚焦转型、投入、创新、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实施人工智能AI+专项行动,力争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我们从近期很多国资央企的合作事项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例如,这几个月华为和国资央企签署了大量的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已经不单单是一家通信企业,在过往通讯行业的能力基础之上,已经成为中国数字化、智能化的领军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顶级的人工智能、数字化的企业,拥有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能力。无论原创性技术,还是众多的智能模型和成熟产品,华为都拥有相关的技术积累。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资央企推行人工智能、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华为的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未来产业不能立竿见影,不能马上进行市场推广应用,而是着眼于20年、30年以后的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最新的一个成果是,未来能源可控核聚变已经组建了创新联合体,并设立了依托平台公司。乐观估计,最早在2050年以后转为商业化运行。

  国资委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凸显了中国新型举国体制在产业布局、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可以比欧美西方纯市场化的方式做得更好、更有前瞻性。

  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提出,2024年要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

  国资央企要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促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数字化转型试点和智能工厂建设,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更多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整合重组近年来已经成为国企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抓手,甚至成为现象级的活动,与过往国资央企以股权投资并购为代表被动进行的整合重组形成鲜明对比。

  整合重组必然带动相关国有资本流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2023年,整合重组就已经成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也彻底打破了传统整合重组的惯性思维模式。

  过往的整合重组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以传统产业领域为主。比方说,竞争过剩、相对落后、风险较大的产业领域是过往整合重组的热点领域,以钢铁、建材、建筑等行业为代表。到2023年,这些领域突然变成了配角,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整合重组成为主角。

  2023年,国资央企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在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集聚创新资源、着力培育新动能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中国电科重组华录集团,中国华能与13家央企的新能源项目开展运维服务试点,整合邮轮运营资源组建平台公司。

  随着整合重组由传统产业转变为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整合重组的手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往无偿划转的非市场方式,转变为通过合并、分立、增资、转让、混改、股权置换等市场化的整合重组方式。

  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有资本之间的壁垒。央企之间、央企与地方国资之间,乃至国央企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之间的整合重组都层出不穷,这样的市场化整合重组在2024年一定会有更多。

  2024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国资央企要落实“十四五”规划要求,统筹谋划好重组整合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节奏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

  此外,整合重组一般分为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其中,战略性重组主要指一级公司层面的重组整合。2023年中国电科整合了华录集团,2024年还会有新的战略性重组,甚至有新的央企组建。

  未来央企推进专业化整合,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央企引领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国资央企还将着力创新中央企业、地方及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合作模式,强化跨企业、跨领域协同,共建高效协同、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2023年很多央企对地方国资进行了整合,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方式成为地方国资的控股股东,很多甚至成为省级国企的控股股东。例如,华润环保整合内蒙和甘肃的省级环保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一个趋势是,整合重组过程中国企和民企之间合作、国民协同,共进实现跨所有制资本之间的整合重组。重点围绕产业协同,打造有韧性、安全性高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高效协同、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2024年,要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深化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找准产业链关键领域和标志性重点产品,开展技术攻关、资源整合、场景建设,在制造装备、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增强保障能力。

  国资央企要继续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战略性资源安全保障工程,推动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近期,不断有好消息传出。河南发现了大型油田,其它地方发现了大型锂矿,这些都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持续加大矿产勘探力度的结果。

三牛娱乐新闻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